第二百八十一章 寰中自有真龙出(2 / 2)
北方各地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旱灾,那只是雨水分布比较均匀。
然而,明年春天过后,极有可能有大洪水,因为大旱过后就是大涝。
同时因为今年黄河水流速较缓,应有不少泥沙沉积,会抬高河床,导致未来决堤的可能性加大。
濯清提出了应对之策,一是乘现在河水浅,加快清淤工作,抢在冬季封冻之前完成;
二是各地加固河堤,防范来年的大洪水;
三是囤积粮食,为防范未来灾害做好赈灾准备。
最后濯清还不忘歌功颂德一番,今年雨水如此稀少,竟然没有发生大的灾害,足以证明陛下是千古明君,治理江山能力超群。
臣能在陛下的领导下,尽绵薄之力,不甚荣幸,待臣康复必然效犬马之劳云云。
濯清把奏折交给了张承恩,他接过奏折一看就明白这事成了。
张承恩能做司礼监秉笔大太监,可不全是靠拍马屁,他可是读过书的人。
濯清的奏折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去掉一些歌功颂德的套话,就是一篇谏言,而且是可以拿来就用的施政奏折。
这个老太监这才重新认识了濯清,以前他以为濯清就是打仗厉害。
国家治理什么的,只会权谋,今儿跟忠顺亲王斗一斗,明儿和义忠郡王争一争。
这份奏折才看出濯清心怀天下百姓,并不是像群臣那样,一味拍皇上的马屁。
奏折言之有物,既满足了皇上圣明之君的虚荣,又为接济天下苍生做了准备。
张承恩从这一刻起,成了濯清铁杆盟友。
张承恩马不停蹄赶紧回宫,皇上不开心,那就是他做奴才的不称职啊。
皇上听说是濯清的奏折,顿时来了精神,拿起奏折仔细看起来。
一开始皇上眉头紧皱,慢慢舒展开,看到最后,皇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张承恩一攥拳头,果然成了,皇上一开怀大笑,自己的功劳也小不了。
果然,皇上看了张承恩一眼:“老东西,你自己去北静王府求来的奏折吧?”
“皇上圣明,老奴看皇上眉头紧锁,便上门求教北静王爷。他在病榻之上,让妻妾誊抄的这份奏折。”
皇上明显心情比较好,对张承恩的所谓“细节”并不较真。
“幸亏朕的身边还有个水溶,他能提醒朕没想到的一些事情。这一份奏折,回头让军机处的几位重臣们好好议一议,那些拍马屁的贺表都留中不发了。”
“老奴遵旨!”
“哼!水溶这个小滑头,家里妻妾接连怀孕,还躲在府里不上朝!真当朕的朝廷是菜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回头拟份圣旨,让他躺也要躺着来上朝!”
张承恩忍不住笑道:“皇上,不如送几份贺礼,恭祝北静王爷妻妾早生贵子,北静王爷自然就知道皇上的意思了!”
“哈哈!好,这事你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