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贴图,转被低估的苏联反坦克炮(1 / 2)
装甲和穿甲弹的性能数据一直是用来衡量一款坦克优劣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如此,但是交战国双方都不可能对外公布自己的数据。因此,在战争时期想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一是靠公式计算,二是靠缴获敌人的坦克进行测试,而检验理论结果的最好地方就是战场,因此,通过计算或者测试获得的成绩,就只能通过战场来检验其正确性了。
对于火炮来说,靶场的穿深测试成绩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通过在战争中缴获敌人的坦克来测量其装甲厚度,进而制造靶板进行穿深测试,最后找到能有效对付的武器,一直是交战各国行之有效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苏联和德国,对这方面是相当重视的。然而,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在战争时期交战国不可能对外公布自己的数据,那么在今天针对双方的对比就只能通过战后公布的结果来进行了。但是现在比较火炮的性能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即对比战后双方的测试成绩来直接比较两种炮的优劣。比如,德国公布的测试结果,说某种火炮在固定距离上的穿深是多少多少,很多人就直接拿来和苏联或者英美的比较,因此来说苏联或英美的炮如何如何差劲,其实这是错误的。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苏联和德国对“穿透”的界定标准不一样,造成了苏联火炮穿甲能力低下的假象,今天在这里我们不谈穿甲公式,不谈装甲k值,通过了解“弹丸穿过率”和“剩余穿深”(或“穿甲剩余量”)来重新认识苏联的火炮。
首先来认识两个概念:
1、thelimitofthethroughpenetration(ltp)whenawholeprojectilepenetratethearmorandwasfoundbehindthearmorplate.
2、thebreakingpointofthebacksurface(bpbs)whenaprojectiledidn'tpenetratethearmorbutthebacksurfaceofthearmorplatehappenedtobedamaged.
ltp即弹丸穿过率100%,就是当穿甲弹穿透装甲之后,整个弹丸都穿过了装甲板并且能在装甲板后面找到;bpbs即弹丸没有穿透装甲但是装甲板背部表面已经开始出现损坏的一个临界点。
(ps:由于我英语水平不是很高,还望有高人能准确翻译这两个名词。)
通常条件下,穿甲弹攻击装甲会出现三种情况:
1、穿甲弹无法穿透装甲。这种情况处于bpbs以下,这时穿甲弹无法对装甲后面的目标造成任何伤害,即便弹头侵入了装甲板,装甲的背部表面也不会有任何变化,或者更糟的情况就是直接跳弹,仅仅在装甲表面留下一个浅坑而已;
[
这种情况如下图所示,虎式的侧甲只留下一个弹坑,炮弹被弹飞。
2、穿甲弹完全穿透装甲。这种情况则处于ltp以上,也就是穿甲弹在装甲板上留下了一个大洞,这时穿甲弹能对装甲目标造成最大的伤害,达到最好的毁伤效果;
这里说的弹丸不完全穿透装甲就是下面这种情况,不过下面这枚穿甲弹有可能是后期放进去展示用的,因为穿甲弹穿透装甲之后弹头部分一般不可能如此完好。
3、穿甲弹不完全穿透装甲。这种情况介于bpbs和ltp之间,即穿甲弹虽然穿透了装甲但并没有完全穿过,也就是说弹丸嵌在装甲板上的情况,这时穿甲弹也能对装甲后面的目标造成伤害,毁伤效果视情况而定。
这里说的弹丸不完全穿透装甲就是下面这种情况,不过下面这枚穿甲弹有可能是后期放进去展示用的,因为穿甲弹穿透装甲之后弹头部分一般不可能如此完好。
第1和第2种情况很好界定,各国的标准都是一样的。情况1界定为“无法穿透”,这通常发生在某火炮发射的穿甲弹理论极限穿深小于装甲厚度的情况下,比如用德军的37小炮去打苏联kv-1的首上;情况2界定为“穿透”,这通常就是某火炮发射穿甲弹达到ltp的最小穿深超过装甲厚度的情况下,比如用猎虎去轰一辆英军的瓦伦丁。
而情况3就很难界定了,各国界定情况3所参照的弹丸穿过率标准都不一样,因此到底是界定为“穿透”还是“无法穿透”就非常复杂了。
弹丸穿过率,按字面意思解释即弹丸穿过装甲背面的部分占整个弹丸的比例。注意弹丸穿过率和火炮的“穿透几率”(即火炮射击某特定厚度的靶板,穿甲弹被认定为“穿透”的概率,通常情况下按百分比来算,即射击100次看有几次能被认定为“穿透”)是两个概念。根据rbf的文献,苏联的测试标准相当的严格,针对情况3,苏军的标准是“弹丸穿过率”在75%以上,才能被认定为“穿透”,否则就认定为“无法穿透”,即认定为“穿透”的话弹丸穿过装甲板背面的部分必须占到整枚弹丸的75%以上,当然,通常情况下是碎块了。关于火炮穿透几率苏联有20%穿透几率的“起始穿甲厚度(ip)”和80%穿透几率的“确定穿甲厚度(cp)”这两个指标来衡量,靶板k值不变的情况下cp<ip。
德国的界定标准是50%以上,也就是只要有一半以上的弹丸部分穿过装甲板背面,就被认定为“穿透”,但是我没有找到关于德国火炮穿透率的资料,不过估计不会比苏联的差多少。撇开穿透率不谈,光看“弹丸穿过率”这一项标准苏联和德国不统一,这样一来苏联的测试成绩就无形中被“抽脂”了。
美国的测试和界定更加复杂,根据美国国防部mil-std-662极限穿透测试定义文件:完全穿透的定义是装甲出现穿孔并且至少有一片以上穿甲体碎片或者弹体穿透装甲并在装甲之后能被找到;不完全穿透的定义是一切非完全穿透的情况。其火炮“穿透几率”为50%,即完全穿透和不完全穿透的情况各占一半,而如何界不完全穿透情况到底是“穿”还是“不穿”则没有找到弹丸穿过率的标准,希望有人能提供更详细的资料。这还只是陆军武器的标准,海军的测试则更为严格,在此不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