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箭在弦上(1 / 2)
荆州,刺史府,刺史殷仲堪与南郡公桓玄坐而论道。
桓玄容貌俊秀、风神疏朗,金冠束发,银锦暗纹袍,谈论时手臂频挥,气势十足。
坐在对面的刺史殷仲堪,头戴二梁冠,一只眼睛灰白,手执羽扇,轻轻摇动,意态闲适。
“……会稽王宠信王国宝,王国宝对殷公、王公甚为顾忌,前几日奏请调减京口兵力可见一斑。此次针对王公,王公以欲兴师北伐化解,若下次针对殷公,殷公又如何应对?若朝庭征召殷公为中书令,而让殷顗接任刺史,殷公又当如何?”
桓玄的一连几问,说得殷仲堪眉头紧皱,手中轻摇的羽扇顿住,叹道:“愚亦深为忧虑,苦思无解。”
桓玄笑道:“王孝伯嫌恶如仇,肯定不甘受制于王国宝,愚猜他定会给殷公来信,兴兵讨贼以清君侧。”
殷仲堪与王恭在京中相交甚密,熟知这位好友的秉性,点头道:“敬道(桓玄字)说的不错,孝伯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桓玄心中暗喜,他自视甚高,却受制于朝庭,不得展志,正要借殷仲堪兴兵谋求自身之利。
“殷公若举大义,玄虽不肖,愿率荆楚豪杰以为先驱。”桓玄慨声道。
殷仲堪大喜,放下羽扇拱手道:“敬道义举,定留于青史,留芳万古。”
夕阳将江面映得波光鳞鳞,杨安玄乘坐着艨冲舰缓缓驶进水寨。
五日后,郗恢的回信送至,称不敢以臣抗君行起兵之事。
“好”,殷仲堪面露喜色,总算有人支持自己。杨佺期因自己起复,对自己十分恭谨,杨家军是骁勇之师,可以倚为臂助。
殷顗见殷仲堪加紧操练兵马、屯积粮食、打造兵刃,整理辎重,知道起兵之事已然箭在弦上,不能阻止,又不忍兄弟阋墙,忧心如焚,病倒在榻。
不料江绩毫不畏惧,梗声应道:“大丈无生于世间岂能贪生怕死。愚年近甲,恨无死所,殷刺史尽管派人来杀便是。”
晋立朝后在少数民族地区沿边设校尉,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如乌桓校尉、西戊校尉、南蛮校尉等。
得知江绩贬官,由司马杨佺期兼任,殷顗在病床上叹息不已,堂弟这是要逐去异己,安插亲信,准备起兵了。
既然殷仲堪打定主意后难以挽回,殷顗托以“散发”辞官。散发,服寒食散后积郁的毒性发作。
正如三子杨安玄预料的那样,顺利起复成为荆州司马,杨佺期对杨安玄的意见越来越看重,没有出声。
殷仲堪欣然提笔,当场写了封回信交给信使,答应王恭出兵呼应。
正在愁怅之时,来自京口的信使到了,王恭来信邀殷仲堪一起举兵,东西夹击,为国除奸。
桓玄心中暗哂,谁要留芳万古,某要承袭先父伟业,夺司马天下以代之。
说着,闭目返身,不再答理殷仲堪。殷仲堪无言以对,只得怅然起身回府。
…………
走搭板下船,留过营中的刘衷面色沉重地迎上前来,道:“安玄,王刺史上表起兵了。”
说来也巧,杨安玄的信昨日被黄富送至,信中杨安玄提及王恭会邀殷仲堪一齐出兵。
杨佺期劝道:“殷刺史何必与老朽枯木一般见识。”
“……只需做出声势,无需真的起兵。待大事成时,殷公不费一兵一粮可得天下美名。”杨佺期将杨安玄的定计说了出来。
杨安玄举手示意众人先坐下,缓缓开口道:“王刺史起兵是为除奸佞王国宝及其从弟王绪,此檄文并无反意,诸位不必过于惊慌。”
案上放着王恭起兵的檄文,“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1)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以报时施,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先帝登遐,夜乃犯阖叩扉,欲矫遗诏。赖皇太后聪明,相王神武,故逆谋不果。又割东宫见兵以为己府,谗疾二昆甚于仇敌。与其从弟绪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以臣忠诚,必亡身殉国,是以谮臣非一。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已与荆州督臣殷仲堪,约同大举,不辞专擅,入除逆党,然后释甲归罪,谨受钺钺之诛,死且不朽!先此表闻”。
殷仲堪得信大喜,急招杨佺期前来商议。
回到内堂,殷仲堪提笔给郗恢写了封信,当初他与王恭、郗恢三人同时被孝武帝任为外镇,王恭有心讨逆,自己起兵响应,若郗恢能在襄阳呼应,则万无一失了。
殷仲堪斟酌着开言道:“顗兄病得不轻,要放开心思,好生歇息。”
想到江绩,殷仲堪怒意未消,道:“江绩既不肯听命,便不能让他继续担任南郡相。佺期你辛苦些,除了操练兵马外,把南郡相之职兼任起来,你在洛阳、新野做过太守,应该难不住你。”
南蛮校尉是专门管理荆楚一带蛮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武官,与军中校尉不同,南蛮校尉官居四品,立府置僚佐,有长史、司马、参军、主簿、功曹等佐官,被称为“小府”。
来到大堂,周由、余宜、钱磊、俞飞、孟龙符等人都听到了消息,脸色凝重地聚拢在堂前。
殷仲堪抚掌叫好,笑道:“佺期不愧为上将,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轻取王国宝人头,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