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抉择(一)(2 / 2)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杨招凤百感交集,感受着迎面吹来的轻风,眼睛有些红肿。这一刻,他脑袋里没有成与败,死或生,有的只是庆幸。
他很幸运,又一次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存活了下来。
数千闯军的最后精锐,随着祖宽部的到来、刘哲的战死、高迎祥的被俘,终于分崩离析。各队各部完全失去了统一的建制与指挥,各自夺路突围。因为洪承畴所部未至,祖宽部人马较少、孙传庭部又久战力竭,所以最后逃出生天的,比起原本的历史,要多上不少。
可纵然如此,高迎祥没了,这支闯军再无复兴的可能。
至于一直在河南作战的祖宽部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里,真要说起来,还得归咎于数千里外的满洲人。
本年五月,后金大汗黄台吉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以是年为崇德元年。之后六月,清兵分三路破边墙入寇,京畿告警。崇祯情急下再度诏令各地兵马勤王,祖宽所部也在受诏之列。
实际上他在十七日抵达西安时就接到了兵部撤军的札付,只是那时恰好接到闯军扫荡盩厔的警报,这才百忙中赶来助拳。要是高迎祥在秦岭中多逗留一会儿,没准儿就不会遭遇这样的惨败了。命运弄人,此可见之。
高迎祥是被祖宽擒获的,只是他回归心切,没空处理接下来的事务。这“确查速奏”以及“选役押献闯俘”的任务就落到了孙传庭身上。孙传庭在秦根基浅薄,急需一次大胜来确立自己的威信,所以他在往后的奏报中基本上将功劳占为己有,鲜提及负责协调各地、真正商议决定调祖宽入陕的洪承畴、卢象升。甚至在自作《鉴劳录》里自诩大功,这都是后话。
再说杨招凤跟着韩衮从南面折向西,于路全然不敢慢下半步,一直狂奔到黑水峪腹地,才停下休息。当初在战场上一起突围出来的,就有数百人,然后沿途加入的闯营溃兵也有不少,杨招凤大致点了点,数量已经超过千人。
韩衮老练,军旅中事再熟悉不过。虽说大败,可他却没有吓昏头,反而,起了心思,在散出一些哨骑侦查官军动向的同时,不忘派出些心腹,往各地寻找其余逃出同袍的踪迹。
闯营计划受挫,高迎祥就俘,官军兴高采烈下放松大意。加之祖宽离去,孙传庭考虑到自家兵马初成,还是有几分保守小心,没有入山搜杀。韩衮不想重回秦岭的崇山峻岭,就趁着这个机会,四处收拢马朝所一战的残兵败将。一连在黑水峪逗留了五日,陆陆续续聚集起了一支二千余骑的马军。
这些人来历庞杂,闯军占多数,杂牌也不少。韩衮先是凭借自己的一众心腹班底和昔日的地位名气,掌握住了大部分的闯军骑兵,而后,又借着他们,成功控制了这支马军的全部。众人知道他有能耐,纵有些不服气的,势单力孤,也不好声张。
杨招凤满怀期待,仔细在这两千人里寻了一番,但很遗憾,还是找不到杨成府的身影。或许是当时杨成府带人太过深入官军腹内,赵营的二百骑,竟没有一张面孔出现在这里。
他形单影只,刚开始很有些无助。但韩衮似乎对他颇为照顾,甚至暂时拔擢他作为自己的副手处理这几日的拢兵事宜。杨招凤原先的担心,这才渐渐放下,不过,他依然感觉前路未卜。
眼看着身边次第来归的闯军溃兵越来越多,一天夜里,杨招凤忍不住问了韩衮:“咱们啥时候动身?”
韩衮看他一眼,道:“去哪儿?”
杨招凤呆立片刻,不知该如何回答。秦岭实乃险途,这些闯军好不容易才得以喘息,自不会再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再去走一遭。
他久未回应,韩衮摇摇头,拍拍他肩头:“等消息吧。”
等消息?等什么消息?难道是等子午谷中闯军步兵们的消息?
杨招凤疑惑,而韩衮则凝望跃动的篝赫的方脸显得格外'阴沉。
“是闯王那边的吗?”二人走到一个僻静处,赵当世问道。周文赫出去五天,都在前方打探军情,此番回来定是带了重大消息。
周文赫点点头,平静道:“据报,闯王失利,下落不明,马军皆溃散。”
这句话就像当头棒喝,令赵当世浑身一悚,他深深提了一口气,努力将情绪抚平,才再问道:“还有吗?”
周文赫果然不负夜不收百总之职,心怀这等要事,依然神色不变,他道:“蝎子块之军已出子午北口。一个夜不收冒死俟近探知,其副手张文耀日前已率部脱离西去。”
“西去?”赵当世皱眉。按道理大军步兵出子午口,当陆续整备后查找马军下落,协力共图西安。难道是高迎祥的失败让蝎子块改变了主意?那张文耀去西面又意欲何为?
周文赫没等赵当世想通,续道:“还有一事,居于中段、中斗星与番山鹞所领的闯军嫡系目前已经停止了进军……”
两个消息都不长,但毫无疑问,均是重大情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赵当世有种预感,闯军乃至整个流寇集团的局面必将因为这次进讨西安的失利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