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5 不可忽略的碳星进行时(1 / 2)
植被茂密的碳基星球。一座座大型方尖塔,在一条蜿蜒于平原的大河岸边高地上建立。
这是人类在碳星平原上的首座大型城市。有核动力综合电站提供能源配备,能够开采矿物。机械加工业,能够生产弹药、车辆发动机,加工轴承。
上述生产、制造、加工能力,对应的是枪械、重炮还有运载车辆的生产。这是联邦在碳星表面定下的工业殖民的标准。
存在液态水且有碳基生命的星球上,人类所具备的生存能力,在能“制造工具、用火”和“赤手空拳”两种不同的前提条件下,是截然不同的。而在“有工业体系支援”和“无工业体系依托”的情况下更是天壤之别。
四百年前联邦空投指挥官,用不着三天,就不得不开启逃生舱撤退,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力量根本展不开。
碳星生态圈内的野兽,有着类似磁云星那种同栖息地共鸣信息链的特征。它们对人类城市,这种能量散失大且吞吐物资的聚集地,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非常敏感。
其食物链的顶层物种到底层物种,有一定的等级次序,会在最高等级的圣兽号召下放弃相互做梦。这恰恰是,土之星大变乱之前,土之星民众向往的颓废生活。
但是问题来了。诚然碳星上不需要那么多人探索。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躺着,等着探索的人卖命地积累知识,然后芯片直接获取知识就行了,那谁愿意探索,谁愿意在外面放哨保护领地呢?
于是碳星上就有了前辈制度,休眠者没有权限,越在外面卖命,积攒经验,就越有权限。
实行这个制度的碳星殖民集团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间。而现在工业设施起来后,终于可以支撑数百万人苏醒了。
但是这个前辈制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关联利益体,似宗族关系。却比宗族关系强一个数量级。
长者和后辈之间的关系,是思维传承关系。长者传承自己的思维模式,后辈按照这个思维模式进一步思考。有效的思考,会得到上者的认可,被纳入整套思维模式中。如果长者不认可,那后辈只能自己留着,找新的后辈来接纳自己思维基础。
这么一看:最基层的想法思维,会如同小溪汇入江河一样,汇聚到高层,供高层选择。高层提供了一个初始思维模板后,就不用创新思考了,直接汇总下面人的思维成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