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 > 第3212章 柳林美酒

第3212章 柳林美酒(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因此当冰凝询问雅思琦是否知道西凤酒的来历之时,皇也是禁不住一愣,这个问题连他都回答不来,怎么?冰凝会知道西凤酒的来历?难道说她对酒化也有涉猎不成?还是说为了自圆其说使出兵不厌诈之计,欺负目不识丁的雅思琦?可是她能骗得了雅思琦,又怎么可能骗得过他呢?虽然他永远都是她的手下败将,但是今天他既没有饮酒误事,也没有什么游戏规则能够让她钻得了空子,她也能一样在他的火眼金睛之下蒙混过关?

其实冰凝并不是在使兵不厌诈之术,相较皇对酒的厌恶至极,冰凝虽然更不善饮酒,但她因为没有在酒的问题吃过亏,因而也没有像他那般视美酒如洪水猛兽,而只是将佳酿当成了如花草、树林一样的平常事物来对待,心态相对平和许多。

此刻面对韵音给出的“柳林酒”这个答案,特别是判断出幕后策划是霍沫之后,冰凝没有简单地判定韵音输了游戏,而是脑筋多转了几个弯。实际当韵音说出“柳林酒”这三个字的时候,当时她也是微微地诧异了一下,只觉得这三个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现在当她需要集精力“破案”的时候,自然是要在脑海奋力寻找关于“柳林酒”的踪迹,同时也暗暗地怪,她一个不善也不喜饮酒之人怎么会对“柳林酒”有印象呢?

冰凝百思不得其解,但是这个时候她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思考这些旁枝末节的东西,而是集精力从脑海以最快的速度搜寻出来关于“柳林酒”这个三字的记忆。还好,还好,皇是过目不忘之人,她尽管没有像他那般过目不忘的本事,但是起普通人来讲也很是突出了,因此也是眨眼之间冰凝的脑海突然迸发出来一句诗“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怪不得她会觉得韵音的答案“柳林酒”这么熟悉呢,原来这句诗提到过!这句诗并不是什么名家名句,乃唐代高宗仪风三年(也是公元678年),时任吏部侍郎的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途,恰好路过陕西凤翔县的柳林镇亭子头村,被这里的美酒所吸引,从而留下了如此佳句。

后来因为凤翔的美酒太醉人了,连极其善饮,遍尝人间美酒佳酿的大豪苏东坡任凤翔府判官期间也是被这里的美酒所深深吸引,赞不绝口,也留下了“黄花香泛珍珠酒,华发荣分汗漫游”的诗句。

即便是到了明代,凤翔美酒仍是历久不衰,相传万历皇帝出巡期间遭遇不测,幸被一酿造美酒的唐姓人家相救,由于唐家除了美酒之外没有其它食物,只得用凤翔美酒喂食催醒,因此当万历皇帝苏醒过来后,第一时间品尝到的是凤翔美酒留在他口的余香,顿觉美味至极,当问明自己是由于凤翔美酒才转危为安,不禁大赞美酒的神,同时为了答谢唐家人的救命之恩,当即赐匾并亲自挥毫“大明酒王”。

冰凝虽然不是善饮之人,但是她对美酒既不反感也不排斥,平日里又是对野史佚闻十分感兴趣,因此对于苏东坡和万历皇帝都赞誉过的凤翔美酒自然也是有所了解,此刻当她已经意识到“闻酒识香”这个寿礼极有可能实际是出自大才女霍沫之手的时候,再看到何全写着正确答案的这张纸赫然标注着“西凤酒”三个字,自然而然地将“柳林酒”与“西凤酒”划了等号。

此刻面对张口结舌的雅思琦,面对面露不解之色的众人,冰凝悠然将西凤酒的渊源如数家珍地数了一遍,听得众人是恍然大悟,听得皇是频频点头,听得雅思琦是面露愧色,听得淑清是半信半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