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江山风雨情之雍正与年妃 > 第2658章 遇阻

第2658章 遇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然而这不是他想或不想的事情,当皇的谕甫一下发,当即引发了朝堂呈一边倒态势的反对之声,不要说以廉亲王为首的敌对势力以及以马齐为首的先皇重臣的口诛笔伐,连皇自己的心腹大臣,诸如张廷玉、隆科多等人也是颇有微词,只是因为作为心腹大臣的身份不能允许他们公然反驳皇的这一决定,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皇当然看出了“不敢苟同”之意。

隆科多的反对既是因为皇的这个创举太过大胆,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姐姐佟佳太贵妃鸣不平,要知道他们佟氏家族为了皇能够继承大统可谓是呕心历血、鞠躬尽瘁,孝懿皇后对皇有抚育之恩,佟佳太贵妃和隆科多分别在后宫和前朝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支持,因此在这场保皇党的战斗,他们佟氏家族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再看看怡亲王这边,除了他在“一废太子”的时候舍生取义、孤注一掷的鼎力相助之外,从此十余年被先皇弃用成为闲散宗室,手既无半点职权又无半点财力,对皇成功夺取帝王宝座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现在皇才刚刚皇位坐稳急不可待地对敏妃又是加封皇贵妃又是下旨袝葬景陵,极尽恩典之能事,难道说,佟家三姐弟倾其所有的付出都抵不怡亲王一个人的含冤十年?如果没有他们佟家三姐弟,只凭十三阿哥十多年前的舍生取义,皇也能坐在现在这个位置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少了隆科多身居九门提督的要职相助,少了佟佳贵妃以统摄六宫的身份在先皇面前日积月累的美言,少了孝懿皇后作为养母的尊贵出身,凭一个光头阿哥怡亲王,凭一个作古多年庶妃出身的敏妃,皇只凭这两样资本打天下,他是能打得过廉亲王还是能打得过十四阿哥?

隆科多气不平也恨不平,然而皇是君他是臣,面对皇此番“过河拆桥”的行为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不过仅仅是一言不发,仅仅是一脸怒容也是被皇洞悉一切的双眸尽收眼底。对此,皇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又转过头来看了看张廷玉。

张廷玉是雍正朝的新贵,他的异军突起完全得益于皇的慧眼识英雄,不过由于他既不是皇室宗亲,也不是总理事务大臣,出身的先天不足令他没有足够的胆量像隆科多那样明目张胆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面对如此惊世骇俗的创新之举也是实难举双手赞同,不是张廷玉有多大的胆子,而是出于对儒家礼法的尊崇令他不得不忠言逆耳。然而张延玉久居官场,这点儿眼力劲儿还是有的,连根正苗红的隆科多都选择了敢怒不敢言,他一个小小的张廷玉怎么会吃了熊心豹子胆?

自己的心腹大臣保持缄默,反对势力充分占据了朝廷的话语权,极尽反对之能事,面对皇被质疑、被否定、被讨伐,怡亲王的心犹如刀割般的难受。他是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是非的漩涡心,身为总理事务王大臣,他该怎么表态呢?

当众替自己的额娘推托掉皇的这番盛情厚意?这不是直接在打皇的脸吗?也如隆科多和张廷玉那样保持沉默?那他岂不是甘当一个缩头乌龟吗?任由皇一个人独自承受来自反对势力的凶猛反扑却是爱莫能助,这让他怎么不心如油煎?

即使心如油煎,怡亲王也只能是选择一言不发,否则他自己陷入被众人攻击的境地事小,如此由此而使局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而连累了皇则滋事体大,因此尽管他的双手握紧成两个拳头却也只能狠狠地贴在双腿两侧,尽管他的双唇被气得微微颤抖却也只能抿得紧紧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将心的怒斥脱口而出。

现在的情形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是“寡不敌众”,他一个人敌不过众口铄金,他一个人承担不起舌战群儒的重任,不是他没有这个本领,而是事情的起因令他站不住阵脚,理屈而词穷,盖莫如此。

所以现在的十三阿哥铁了心地打定主意,他要一忍再忍,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是沉默仅仅限于朝堂,他不会一直沉默下去,他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他们兄弟两人的场合,请求他的皇兄收回成命,因为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令皇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

朝堂的反对之声取得压倒性的局面,皇当然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处境,对此他既没有抱怨隆科多和张廷玉的保持沉默,也没有忽略怡亲王的隐忍不发,而是态度强硬地一语定音:“谕已下,君无戏言”,随即拿起另外一件事情进行商议,不再给群臣任何妄议的机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