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 白永川(2)(2 / 2)
“白公子能识其中的典故,可见亦是才高八斗之辈。”
“王妃谬赞了,白某不过是能识之,若论用之,只怕比不上王妃。”
“白公子过谦了,你肯低价出售精米,此事我一直未能当面谢你。你的一腔家国热血,胜过千万卷孔孟之书。”
白永川见她主动提及此事,眼底精光一闪,随即又敛住,临水而立,负手淡然道:“王妃,你可知白某方才从何处来?”
苏葭湄双眸映着宁静的碧水清波:“我猜应该是宁州太守的府衙。南唐和大梁虽然签订了淮阳协议,但是明争暗斗不断,这其中也影响了白公子的生意,再加上现在北梁的米行对卫氏马首是瞻,甚至连北疆各州郡也屈服于卫氏的淫威之下,白公子的米想要卖到北疆怕是很有难度。”
白永川心底佩服,不禁脱口赞道:“王妃冰雪聪明,白某心悦诚服,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白某现在不光被卫氏排挤,还被一些投机的官吏看中,对白某的米课以重税。万般无奈之下,白某要是有办法,也不会来找王妃。”
苏葭湄心里顿时一片通透,所谓以琴会友,倒是她想得单纯了。这个惊才绝艳的美男子,他费尽心机揣摩我的琴曲,原来是有目的的。
刚才她竟有片刻的心动,以为这个懂她琴曲的男子,是她的灵魂知己。
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真爱,任何感情都有利益牵扯其中,利益牵扯越深,感情越牢固。
这是苏葭湄自幼便根深蒂固的理念,此刻更加坚定。
微微一挑秀眉,苏葭湄道:“哦?白公子虽然是南唐首富,但是有什么出得起的条件,可以让我帮你对付卫氏。”
白永川道:“王妃,多年来,卫氏欺行霸市,早已经惹了许多人的不满。
卫氏利用卫珩身为户部尚书之便,竟用官府漕运,为他家的商铺运送货物。
更有甚者,地方官不敢去卫氏的商铺收税,如此行径,王妃看得下去吗?
如今王妃出手制约卫氏,不光是为了白某也是为了北疆的财政收入。
王爷最近被北疆的亏空搞的焦头烂额,如今有这样一个大好机会,王妃难道不想替王爷争取吗?”
白永川慢慢靠近苏葭湄,醉人的体香让他心荡,他定了定神,低语道:“王妃待客的正堂叫做‘湛露堂’,出自《诗经》‘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此乃天子宴飨诸侯之诗,可见王妃胸怀大志,晋王有王妃辅佐,不世之功可期。
自古商贾乃是贱业,常受官府和门阀大族欺压,白某深知商人艰难,是以愿依托王爷和王妃这棵大树。
自然,白家的生意做到今日之大,亦是有家底的,白某愿倾尽家财资助王爷霸业,与王爷和王妃携手共赢。”
这样一席话,不由得苏葭湄不心动,然而她面上依然保持着冷静,退开两步,淡淡道:“请白公子给我时日考虑,我会给你答复。”
白永川深深一揖,广袖飘拂,风姿如仙:“如此,白某先告辞了。”
白永川离开后,苏葭湄想了许久,决定先了解一下定远当地的米市行情,便令人备车,在侯希光的侍卫队簇拥下,前往姜希圣的府邸。
宁州虽有太守,但自从北梁有了行台制度,常以行台为封疆大吏,掌管数州军务和民政,位在太守和刺史之上。
奕六韩是北疆三州大行台,他任命姜希圣为长史,和宁州太守共掌宁州军政。
临走前,他交待过苏葭湄,有事找姜希圣商议。
时值夏日,气候炎热,苏葭湄撩起车帘透气。
马车经过王府所在东面侧街时,她发现对面街坊传来钉锤敲击、砖石轰隆之声,似乎正在施工。
看那初具规模的府邸,雕梁画栋,彩壁飞檐,看起来似乎比晋王府更加宏伟奢华。
不禁心中暗暗纳罕:定远城内竟有人敢僭越王府建制,营造如此豪奢府邸?
这到底是什么人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