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远去的鼓角争鸣(1 / 2)
“金缕玉简”是考古专家们给赵佗墓中发现书册的学名,不考虑上面的文字信息,单是“金缕玉简”本身,就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当年汉武帝富甲天下,每天看的奏折还是写到竹片上的,现在一片有文字的汉竹简都是无价之宝,更何况这些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字的和田玉简了。
玉简上的文字只有不到3800字,但考古专家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得出来的研究报告已经有十几万字,而得出来的结论,已经彻底颠覆了一般人对历史的认知。在青铜匣的虎符,战国七雄时赵国调兵的虎符,在赵佗的记述中,自己统治的王国依旧叫赵国,而不是《史记》里记载的南越国。在这件事上,越南史书记载赵佗的南越国为赵朝,是有道理的。
赵佗虽然和司马迁是同代人,但他不听命大汉帝国,汉代几任皇帝都视赵佗为眼中钉,所以司马迁对赵佗的记载也就含糊其辞。
赵佗活了104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皇帝,他管理着岭南大片区域,还包括越南和缅甸部分区域,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大国。最让考古专家震惊的是,赵佗原本是赵国的宗亲,而他还另一层身份,就是秦朝著名奸臣赵高的直系亲属。
赵佗在玉简中记载的内容,让大家瞠目结舌。在影响历史进程的长平之战中,赵国一败涂地,45万精兵被秦国杰出的将领白起坑杀,但秦国也在此战中元气大伤,不能一鼓作气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出现了几年难得的和平,大秦帝国忙着休养生息,而赵国一边舔舐伤口,准备再战,一边别出蹊径,试图用另一种策略,来换取和平。
长平之战中的惨败,赵国的王族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没有杀掉秦国在赵国的人质泄愤。秦国当时王子众多,能够被派到敌国做人质的,足以说明他在皇族中很不受重视,等同于围棋对弈中的弃子,赵国即使把他杀掉也换不回,45万条鲜活的生命。
赵国王族另辟蹊径,开始极力笼络这个失忆的秦国王子,派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吕不韦,伪装成大商人,携带大批黄金(有专家考证说当时的黄金是黄铜,吕不韦是用600斤黄铜去贿赂大秦最得宠的嫔妃,这个说法很值得商榷。
在河北灵寿中山王陵出土的青铜器重达十万斤,而且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黄金制品,中山国只是一个小国,当时秦国的实力远超远超六国,用600斤黄铜去贿赂重要的王室成员,简直就是一个侮辱人智商的笑话)。
有钱能使鬼推磨,得了好处的华阳夫人,给太子丈夫猛吹耳旁风,致身边20多个子嗣与不顾,把那个远在赵国做人质的儿子指定为继承人。赵国为了打造这个新晋权贵不遗余力,又把赵王的妹妹许配给人质子楚,不久两个人有了自己的后代赵正。对于赵国来说,赵正根正苗红,绝对值得重点培养,便派出文采飞扬的公子高,作为赵正的伴读,两个人亦师亦友,从少年时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机会来了,历史上除了极特殊的情况,不会有人做一辈子太子的,秦昭襄王在王位上干了56年,终于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的太子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王位。机不可失,赵国马上把太子指定的继承人送回秦国。也许是老秦王太能干了,他的继承人在王位上只呆了三天,就追随他老爹去了。曾经在赵国做人质多年的字楚,终于坐上了秦王的宝座。
此事说来轻松,实际上凶险无比,前后只有三天时间,子楚在20多个兄弟中脱颖而出,顺利登上王位,足见赵国对形势发展拿捏掌握得恰到好处。
赵国君臣的深谋远虑初见成效,马上再接再厉,把已经在赵国长到十岁的秦太子赵正送回到父亲身边,随行的还有他的母亲。新上任的秦王辜负了赵国的一片苦心,继位不久就开始对自己有大恩的赵国大打出手,但他身边宠信的人都来自赵国,秦王倒行逆施,继位不到三年,也一命呜呼了。终于轮到赵正继位了,当时他只有13岁,所有朝政都把持在其母亲和吕不韦手中。
赵国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秦国和赵国终于出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和平。但人的野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膨胀,已经改名为赵政的秦王,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首当其冲的还是赵国。五年苦战,终于攻克了秦王赵政生于斯、长于斯的赵国都城邯郸。俘虏了他的表哥赵王,还有他少年时的伴读公子高,现在公子做不成了,只能称之为赵高。
因为嫪毐之祸,秦王对秽乱宫廷深恶痛绝,对自己才高八斗的发小也没放过,给他做了不人道的手术。后世的司马迁,也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汉武帝,成为和赵高一样的人。所以把对汉武帝满腔的怨毒,都假托赵高对秦始皇发泄出来。
《史记》上记载赵高出身微贱,但又对他的书法推崇备至,那个年代识字的能有多少,而赵高的大篆,是所有爱好书法人心目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