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罂粟花下的女孩儿(1 / 2)
中尉站在哨位上,看着消失在帕米尔夜色中的少年,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他自认少年得志,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刚刚出发的两个少年,年龄明显比自己还要小上两岁,可他们离开时那义无反顾的神情,却让中尉有了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发现世间还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这种认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种感觉深深刺痛了中尉那颗骄傲的心。
高原的夜色,宁静而又美丽。无法想象,在这璀璨的星空下,少年脚下的路竟然危机四伏。枭凤和石猴儿只得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在锋利的碎石间跋涉。
阿富汗,一个经常出现在国际新闻中的国家,连年的战乱,贫穷的国民,耀武扬威又伤亡惨重的美国大兵,,……这是一个中国人对这个国家的初步认识,除了这些,两个少年并不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但纵然前途充满了坎坷,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出发了。在两个少年的字典里,没有畏缩和恐惧两个词的位置。
天亮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二十里鬼门关,一条横贯南北的山梁挡住去路。海拔超过7500米,相对高度也超过两千五百米(要知道,雄伟的泰山海拔只有1524米),被吾甫浪沟从中间一分为二,从山顶到沟底,有三千多米的落差,远远看去,真的犹如传说中的鬼门关一般。
边防军的巡逻队,平时从吾甫浪沟底来到这里,折向南行,越过吾甫浪沟,沿鬼门关向前二十里,(这也是二十里地鬼门关的来历)在一处海拔较低的地方穿过这座无名的大山。由于河水暴涨,枭凤和石猴儿现在无法渡过吾甫浪沟,只能硬着头皮,去翻越眼前这座海拔超过7500米的雪山了。
枭凤前面手持冰镐,在坚硬的玄冰上凿出脚窝,由于山势太过陡峭,脚窝呈之字型向山顶延伸。汗血宝马面对危险,开始时也裹足不前,石猴儿把他们的眼睛蒙上,向上攀爬了一段,再把蒙眼摘下,汗血宝马见没有退路,只能奋力向上攀登。炮弹出人意料的非常兴奋,它在雪山上上蹿下跳,半刻不肯停歇。
在半山腰一块较为平整的巨石上,石猴儿和枭凤交换了位置。石猴儿体力好,一口气把路开到山顶。站在山顶上,看着脚下一排长长的登山路,少年们自己也不相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上山容易下山难。枭凤继续在前面开路,他腰上系着保险绳,把自己挂在空中,在坚如钢铁的玄冰上,努力的挥动冰镐,凿出脚窝,寻找裸露在冰雪外的石头,在石缝中楔下固定保险绳的冰锥。
石猴儿把马的眼睛重新蒙上,马头向着山顶,一步一步地沿着枭凤凿出脚窝向后退。石猴儿腰上也系着保险绳,拼命的挽住缰绳,防备马匹从山上滑下去。他们携带的冰锥不多,每次石猴儿把保险绳系在新的冰锥上,然后再把用过的冰锥取下来,交给炮弹送给正在凿洞的枭凤。
下山耽误的时间,比上山时足足多了一倍,在高原上多呆一分钟都是危险。两个少年下了山,顾不上休息,继续匆匆忙忙的赶路。
两个少年不知道,刚才翻过的那座山,就是中国和阿富汗的边界线,他们脚下的土地,就是阿富汗共和国的领土了。
东晋高僧法显去印度取经,曾经在这条路走过,留下了“识向凭日出,认路看人骨”的诗句。1000多年过去了,这条路似乎没什么变化,还是一样的荒凉难行,满地尸骨。
两侧皑皑雪山,中间深不见底的吾甫浪沟蜿蜒曲折,再也不能为过路人提供饮水。这条路还有一个名字: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险峻难行,人迹罕至,用石猴儿的话说,这地方穷的兔子都不拉屎,更不要说有居民生活了。
阿富汗战乱频仍,武装派别林立,但出人意料,所有的武装组织都没有在这个地方实施占领,也可能是因为这里太贫瘠了。
吾甫浪沟的尽头,地势突然下降了2000多米。在河谷间,偶尔显出无花果树的影子,但更多的,是罂粟田。现在正是罂粟开花时节,五颜六色的罂粟花随风摇动,煞是好看。
中午时分,这里气温骤增,温度计显示达到了三十多度,刚从高原下来的枭凤和石猴把防寒的衣服一层一层脱掉,最后只剩下单衣,还是觉得燥热难当。
人可以脱衣服降温,可炮弹和两匹汗血宝马就遭罪了,炮弹伸着舌头,直往枭凤和石猴儿的阴影里躲,宝马则不停的打响鼻儿。
石猴儿和枭凤商量,再这样下去,人还好说,炮弹和马非热坏不可,还是先找个阴凉处,避避暑热。
周围都是荒山,光秃秃的,一点儿植被都没有。走近看,在山坡上几十座干打垒的院落,和周围的山体一个颜色,也难怪在远处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