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退守九华山(2 / 2)
如果应天方面能派出一支精锐埋伏在青阳县新河镇一带,从正面狙击陈友谅军,而常遇春从侧面偷袭敌军,那效果更好。
说到底,常遇春向朱元璋报告这个作战计划,也是在找朱元璋要援军。
毕竟陈友谅军顺江而下,连克安庆、池州,大有势如破竹之势。此时的陈友谅军肯定会头脑发热。
如果这个时候,能利用陈友谅军轻敌冒进的机会,给其沉重一击,对整个战局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收到常遇春的作战计划之后,朱元璋非常满意。他立即召集徐达、李善长、朱升等重臣商议。
商议的结果当然是立即出兵到青阳县设伏了。但出乎常遇春意料的是,朱元璋不仅采纳了常遇春的建议,而且是派了一位超级重量级的人物来给他助阵。
这位超级重量级的人物就是徐达。
正是因为朱元璋觉得常遇这个诱敌深入的伏击计划不错,因此在商议这个计划前,他派人从东线召回了徐达。
既然大家都同意这个伏击计划,那正好,让徐达去。没有派谁比派徐达去更让他朱元璋放心的了。
从朱元璋派出徐达来打狙击战这个举动来看,此次伏击之战,朱元璋是志在必得。
二月初二,也就是常遇春派快马给朱元璋报信的第三天,常遇春便将主力部队已经隐蔽到九华山。
当时,正值枯水季节,几万人隐蔽在九华山附近,饮用水成了个大问题。
但冥冥之中,似乎有上天的眷顾。常遇春竟然在五溪桥南边不远处一连找到六个泉眼,这下,几万人的饮水问题就解决了。
二月初七,徐达带着应天城内的两万精锐到达了青阳县。闻听常遇春一连找到六个泉眼之事,徐达也是啧啧称奇。
二月初正带着这五千人马,也是做了一番工作的。
朱文正首先让人在长江边的岸际滩头,设置了不少障碍,其目的就是不让陈友谅的水军很容易就能兵临池州城下。
当然,池州城的西边、南边也设置了不少路障,城内还准备了大量的檑木滚石。一切看起来,就是要跟这来犯的陈军拼命的架势。
二月初九清晨,陈友谅军的攻城战斗打响了。
陈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向池州发起了攻击。朱文正早有了准备,让守城兵士用弓箭和檑木滚石只管招呼。
毕竟守城的一方,占了地利的优势。虽然人数少,但陈友谅军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陈军也不是傻子,知道守城部队肯定是有大量的檑木滚石,所以这先期的进攻,一般都是试探性的。
因为城内的檑木滚石肯定是有限的,一旦这些东西消耗得差不多了,就是攻城一方准备大干一场的有利时机。
这攻城战斗从清晨开打,直打到巳时时分,双方才各自收兵。此番作战,朱文正部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而陈友谅的攻城军队也只损失了一千多人。
按照陈军的估计,经过近两个时辰的交正也不是傻子。城内的檑木滚石的确也消耗了大半了,是时候撤退了。
朱文正见敌军后撤,立即招呼兵士将事先准备好的稻草人立起来,靠在城墙的女墙之上。
这样,敌军远远向城墙上看来,以为是守城的兵士正猫在女墙后面观察。
估计也就是敌军还未全部回营之际,朱文正就已招呼城内兵士迅速从东城门撤退。出城之后,一路向东,直奔青阳县。
明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