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越坡 > 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庙劫案

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庙劫案(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于是,对我们客气道:“兄台谬赞啦!我只不过比你们年长几岁,哪谈得上学识渊博啊!”

听他这么说,我知道他是认可我们了,不会再把我们当成敌人了。

于是,我便问他道:“刘大人,这庙中究竟是什么情况?这劫持你儿子之人,又究竟是何人?”

刘伯温道:“这说来话长,我简单点给你们讲讲吧!”

接着就给我们讲起了这事儿的原委。

原来,这庙中之人姓谭名诚,还不到二十岁。

他父亲原是个雕刻匠,靠替别人刻印章、刻印书的模板谋生。因为他们家是祖传的这门手艺,因此他父亲在青田县这一带还算是小有名气。

也就是前些年,这方国珍在浙江这一带起事,徐寿辉一路攻下了杭州,不少人就不安分了起来。

这其中就包括谭诚的父亲,竟然伙同几个土匪,干起了偷印至正银钞的勾当。

自前年杭州被徐寿辉攻克后,刘伯温便回到了青田县老家。

不久,朝廷下达诏书,任命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就是缉拿浙江这一带的土匪。

虽然朝廷没给刘伯温派一兵一卒,但他还是按照朝廷的指令办事,带着家人、族人组建了一支武装,专门在家乡这一带缉拿盗匪。

这谭诚的父亲就在今年上半年被刘伯温抓住砍头了,但他们伪造至正银钞的雕刻模板并没有缴获,据说就在这谭诚手中。

于是,刘伯温继续缉拿这谭诚。

没想到这小子真是胆大,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了,劫持了刘伯温的儿子。

刘伯温也明确地告诉这小子了,只要他放了自己的儿子,交出伪造银钞的雕刻模板,刘伯温就当他是投案自首,从轻发落。

没想到这小子还不依不饶了,要刘伯温去他父亲坟头磕头认错,然后再支付一笔赎金,才肯放了刘伯温的儿子。

刘伯温觉得这小子真是异想天开。

听了这话,我也大致明白了。我思考了片刻,认为这事还是和解了比较好。

其一,这刘伯温日后是朱元璋面前的大红人,咱可得跟他搞好关系,如果今天能帮着他救出他的儿子,至少今天也算是和他交了个朋友。

这其二,那个叫谭诚的,出生雕刻世家,他父亲都给雕刻出伪造银钞的模板,据说此模板还在他手中。

日后,我们要是得到了这个模板,大量印刷假银钞,一是不用为钱的事儿发愁了,二也是从经济上给元朝统治者一个有力的打击。

他们这些古人可能不懂得战争不仅要靠双方兵对兵、将对将,血战沙场,更打得的是后勤,是经济实力。

从经济上拖垮敌人,比攻下敌人的城池要轻松得多,也可以让更多的无辜百姓免受战争的创伤。

我心里立即打定了和解此事的主意,但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双方和解。

我分析了一下,当下造成双方这种对峙局面的原因,是都过分地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方。双方提出的要求,都是让另一方不可能接受的。

先拿谭诚来说吧,他要求刘伯温到他父亲的坟头磕头认错,还要支付大笔赎金。

这刘伯温怎么可能就范呢?

刘伯温可是朝廷任命的江浙省元帅府都事,虽然朝廷没派出一兵一卒,但好歹也是个官儿。

他怎么可能为了自己的儿子,去死在自己刀下的土匪坟头上磕头认错呢?

更别提支付他大笔赎金了,能对这谭诚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都不错了。

再说说这刘伯温。

虽然他是才高,只有个官衔,没有一兵一卒、一钱一粮。

打个比方,就好象蒋介石败走台湾后,在西南之地大量发放委任状,任这个为什么什么司令,那个也为什么什么司令。

说白了,就一张纸,没人没枪没钱,让这些人到处招募一些土匪势力,妄图与大陆作最后的抗争。

当然,这些被任命的人,最终大部分都发展成为土匪势力的头子,在建国初期浩浩荡荡的剿匪运动中,这批人被逐步肃清了。

因此,要想这件事情和解,我觉得双方必须都作出让步。

本书来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