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武举(2 / 2)
“这位是枢密院编修,胡诠胡大人。”
“小的见过胡大人。”
“免礼。”
韩世忠接着说道:“此二人为吾知交好友,有甚么话你就说罢。”
赵忠信从怀里取出申世袭的封信,将信呈给韩世忠说道:“恩师,您先看看这封信。”
韩世忠看完信后将信递给赵鼎、胡诠。待二人看完后,韩世忠说道:“二位大人怎么看?”
赵鼎沉吟片刻,望着赵忠信说道:“破虏军现居何处?有多少人马?有多少钱粮?”
“相爷,我破虏军现居于河北笔架山,有三万余人马,其中妇孺老人抑武的风气下,很多人只是为谋一当官出身而已,考取后不愿从军。因此两宋时期由武科举出身的名将极少。
宋朝最盛行的仍是以世袭或行伍升迁为军官的制度
韩世忠呵呵一笑道:“无妨,无妨,特奏名即可。”相对来说没有文人科考制度那么严格。
赵忠信忸怩的道:“恩师,学生怕不行丢了恩师的脸。”
“我韩世忠的门下连武省试都通不过,那就不配做我的学生。你在破虏军有何前途?应试武省试搏一前程罢。”韩世忠霸道指着桌上的一套书籍说道:“这武经七书你拿回去温习罢。”
“学生遵命。”
韩世忠微笑的看着赵忠信说道:“忠信,你在临安还无立脚之处罢?我这别院也送你罢。”宋朝廷对待这些被解除兵权的将领还是很优待的,韩世忠像这种别院也有七八个。
给读者的话:
注:夫人是跟夫家称呼的,比如黎氏该称韩夫人,本书为了区分各个夫人,因此称作黎夫人。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