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放下(2 / 2)
“我现在也没有过年的心思,人在外地看不到合家欢乐,心里倒是好过一点。”宁立德在杨敏面前,也不逞强。
“我先去看看老三他们赈济灾民,然后便出发。乔律师和韩大姐那边也是放心不下,得看到穷人吃上饭,他们走得才踏实。就冲这一条,我倒是觉得他们胜算不小。”
粥场设在英日租界交界,距离宁立德被伏击的地方很近。杨敏本来担心宁立德触景生情,又起什么波澜。可等到了地方,却发现宁立德的注意力已经被那黑压压的难民吸引过去,眉宇间的愁苦渐渐为惊讶所取代,心中略微放宽,便也把注意力放到了难民上。
这次的救济由于是伯纳德发起,旨在救助租界难民,华界的人不在此列。英租界的入口早就有大兵架起了机关枪如临大敌,不让外来难民随便进入。宁立德遇刺事件,也让英国人师出有名,只一个防范土匪,就给了当兵的开枪权力。
外国兵都是混账,这是天下百姓的共识,是以并未因为英租界放赈消息引来难民潮。可光是英、法租界的难民,已经让杨敏看呆了。
她虽然平素也做过不少慈善活动,于妇女会等组织里开展募捐,也是见过世面知道人间贫苦的。可是直到此时才知,原来租界里竟也有那么多穷人。
人按着男女老幼分开几行,一眼竟是看不到尽头。年岁有差形象各异,但是瘦骨嶙峋的身体,满面泥垢的面孔以及黯淡无神的眼睛,让他们的形象又显得无比趋同,让人难以区分。这里面恐怕不只是外来逃难的难民,也有本就住在租界里,苟且残喘的穷苦人家。
高大气派的洋楼与行道树,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这些难民消失在体面人视野之外,直到此时才能看得分明。杨敏很清楚,所谓赈济也就是每人一天两顿粥,另外就是从估衣铺里搜罗些不要的旧衣裳再不就是破布头,混上从小押库房里寻来的破棉被,当作御寒的衣服发下去。
这里面混着不少夏天的衣衫,此时穿戴身上并无多大用处。可是对于这些不幸的人来说,却已经是天大的恩惠。
乃至于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巡捕手中木棒、混混掌中皮鞭,都已经不算什么。一声声大慈大悲,活菩萨的喊声送入耳中。杨敏看看自己身上那件宁立言新送的火狐皮大衣,只觉得身上阵阵发烫,周身的不自在。
老三呢?
她的眼睛四下寻找着,终于发现站在高台上的宁立言,正在给难民们宣讲纪律、守则以及粥场的时间。赈济不能无休止,开了春就要停,不能让这些人以为有了一辈子的饭辙。
再者就是要讲规矩,规矩定得越严,纪律越好维持,若是一开始就让大家认为这是慈善家随意施舍,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再多的善款也消耗不起。
这是乔雪之前就和宁立言定好得章程,乔家良提供的方案算是补充,但是大方针不会变。杨敏知道乔雪和宁立言说得没错,没有这种机制约束,这场善举一准变成灾难,可是心里依旧觉得阵阵不舒服。
这些人太可怜了。这粥场不过是聊胜于无,即便是得到赈济的,其中很多人依旧会死去。自己和老三都无能为力,乔雪也是一样。不管一个人再聪明,或有再多的财富,都没法改变这个事实,能救他们的,或许只有韩大姐背后的那些人。
杨敏为自己之前因为怕连累了宁立言而对韩大姐的不满而惭愧,自己太自私,也太过在意得失。阳光变得刺眼,她只想找个光线照不到的地方躲避一二。
宁立德这时却感慨着:“过去我一直以为是老三运气好,能得到你的垂青。如今看来,却是你慧眼识英雄。他是个有出息的后生,我只是一个无用的商人。可惜,我和爹明白的晚了,若是几年前大家都能看明白,也就不必走这么多弯路。总算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属于你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你也一样。你有商业头脑善于经营,宁家的产业在你手里兴旺发达更胜从前,我管理工厂也是跟你学的。如今虽是干戈四起,但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个国家将迎来太平。到了那时侯,就要靠你这样的人才管理工厂,让富人越来越多,穷人越来越少。像今天这样的情景再不要发生,那才是正道。”
杨敏说话间伸出手,宁立德愣了一下,杨敏莞尔一笑,“这是英租界,握手是平常礼节。难不成大哥心里还没放下?”
宁立德也终于露出一丝笑容,两人的手握在一起。前尘往事随风而去,该放下的,都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