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6 几年前的坑(2 / 2)
“请容我直言,虽然我不是很清楚贵军的编制,但对付一个拥有完血工业体系的国家,仅仅是靠这三万人,并不能到达占领的目的。而且还有一点,虽然我并不是很了解陆军,但对于三万人来说,虽然粮食可以就地取用,但武器装备,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补充的,黄埔有那么多的运输船吗?”
“为了这一仗,黄埔准备了300艘3000吨级的运输船,还有120艘1500吨级的运输船。”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进入近现代的黄埔,在这一考虑,可比汉特要走得太远。
“在黄埔成立之初,我们通浮船坞的技术进行交换,所有购买我们浮船坞技术的船厂,其生产的船只,黄埔都有优先购买的权力。所以在这么多年之后,黄埔已经拥有一支超过3000艘各型运输船的船队。”
“我明白了,容我冒昧的问一句,那些浮船坞,是否也可以生产轻巡洋舰?”汉特在脑袋里转了一圈,完全发现之前一直忽略的一点。
那就是黄埔军舰的型号很少,少到哪种程度,少到了黄埔所拥有的军舰,已经超过了50艘,但军舰的型号却是一支手都能数得过来。
产量达到20艘的轻巡洋舰,除于一些外销,黄埔自用的轻巡洋舰,除了细节不同外,其他重要的装备,基本上都差不多。
而产量更是高达30艘的海帆级,除了最开始的四艘防护型号外,其他的装甲海帆级,其他外表也只是细节上有出入。
如此一说,似乎黄埔对于军舰的选型上,并没有考虑到太多的型号,而是将所有现有成熟的技术,集中在一起进行批量性的建造。
“是的,海帆级的船体,大多数都是民间船厂生产的,而黄埔只负责动力系统与最后的总装。”沈一平太胆的承认了。
不过沈一平并没有完全说实话,虽然船体大多数是民间船生产的,但船生产的零件,却是黄埔的钢铁厂生产的。
可以这么说吧,黄埔将订单分给那些船厂,然后各个船厂再多钢铁厂购买零件进行组装。虽然这样的生产模式,会造成质量参差不齐,但产量却是可以掩盖所有的性能缺点。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还在一线服役的海帆级,都是黄埔船厂生产的海帆级。
至于那些民间船厂生产的海帆级,除了出口到美国的四艘,其他的海帆级都分布到各个港口,用于日常的海上巡逻。
再多说一点,虽然那些海帆级,有着海帆级的防护与火力,但结构的强度,却是相去甚远。
原本的海帆级可以超过整个太平洋,甚至还经历过台风,都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这些民间缩水的海帆级,那就呵呵……
不过这些事情嘛,知道的也就是黄埔的内部人员,毕竟结构强度这个东西,在没有经历过风暴的检验,没有人会看得出来。
所以再来一句大实话,别看黄埔现在有着二十多艘的海帆级,但真正能发挥出战舰实力的海帆级,也就只有12艘而已。
甚至其他的海帆级,现在最大的作用,也仅仅是摆出来吓吓人而已,毕竟可以硬怼铁甲舰的海帆级,只要摆在那里,都是一种威胁。
以半年下水一批的海帆级,在英国人看来,绝对是相当于自己的初代铁甲舰。如此算来的话,黄埔的实际战力,甚至比英国人还要高一些,英国现在手里的新锐铁甲舰,都还没有超过两手之数。
如果真要打起来,黄埔那二十多艘的海帆级,完全可以压着初代铁甲舰暴揍。而在高端战力方面,长弓号的战斗力比定镇两舰还早,甚至已经达到了壮丽号的水准。
那么多作为长弓号的魔改型号,更大吨位,更多大炮,更大口径的黄埔号,是不是连不屈号都无以匹敌?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还没有任何人可以加答,但大家心里都有一个明显的比较。
那就是法国的毁灭号,在单挑黄埔号的时候,仅仅三轮的炮击,就已经失去了胜利的机会。
如此算来,就算是英国将所有军舰拉过来,与黄埔打一伏,似乎胜负还真的很难说。
“这真是一个奇迹!”在等到答案后,汉特仰天长叹,黄埔几年前的布置,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构。不
过这种做法,也只有黄埔可以使用,在这么一个纯君主制的国家,也只有这才能集中这么多的资源。
如果换成现在的德国,喝说威廉一世是皇帝,但却只是德意志的皇帝,而不是德国的皇帝。
这里面的差别嘛,那就是威廉一世只是名义上的长辈,但是各家还是各管各的事情。
“这并不是奇迹,保是你们没有想到,当的有经济行为,都按计划来实施的时候,什么都会有可能的。”这句话并不是沈一平总结出来的,而是他从张睿那里听来的。
至于这句话正确与否,沈一平表示张睿从来没有用于计划经济,只是在发展的时候,点出了重点而已。
汉特不说话了,因为计划经济这种东西,对于德国来说,并不是多么莫生的东西。
普法战争的时候,德国的战时经济,不就是这么来的话。虽然这种的做法,可以一下子暴发出巨大的产量,但其后遗症却是一点都不少。
就算是已经过去了20年,这些后遗症还没有完全消除,现在德国海军的破败场景,就是上一次战争的后遗症。
在和平年代进入战术是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几乎相当于慢慢性自杀,汉特如是想着。
如果只是经济被破坏的话,那还算是可以忍受,但战术经济很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皇权向贵族妥协,这才是战术经济最大的弊端。
虽然说汉特并不是皇室的成员。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