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日落(2 / 2)
“那么我们的第一作用序列,就是以观间崎的炮台为第一目标,先灭了敌人的火炮威胁,就算是真的触了水雷,我们直接向左岸搁浅。”航海长计算了一下,再结合现在舰队的情况,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牺牲打头军舰的计划。
“报告,前方15000米,发现日本人舰队,确认断后的为天城号铁甲舰!”了望哨通过电话,让位于舰桥里面的长官们,知道现在前方,已经出现了日本人的舰队。
而且还只有15000米的距离,黄埔号的主炮,如果使用高角度扫射,可以摸到日本人屁股了。
“几个小时了?”李功耀看了眼外面的天色,看到已经不再明亮的天色,如果现在不进行交战的话,等到天色晚上来,那不是打仗的时候了。“以现在黄埔号的射程,我们现在的确可以进行炮击,但现在的距离还是有些远。”
“从日本人离开开始算,已经过去了40个小时,我不建议现在交战。而且我们已经连续高速运行了30多个小时,以现在的状态,我们须要对机组进行检修。”轮机长拿着航海记录表,上面记录着黄埔号动力系统的工作状态。
连续30多个小时,黄埔号都保护着18节的高航速,远远超过了交战的标准。现在黄埔号的动力系统,虽然还能保持着18节的高速,但状态却有些不怎么好。
“现在主轴有些过热,如果还要保持高速,我们最快还能撑四个小时。”航海长有些担心的说着。对于一台连续高速工作了30多小时的机组,现在还能撑下去,已经可以算得上奇迹了。
就算是现在的造船实力最强的英国,所说的最高速度,也不过只能保持几个小时。
如果像黄埔号这样,开着18节的高航速,估计用不了多久蒸汽机组就会下岗吧。
对于一艘军舰来说,动力系统的好坏,决定着军舰能不能追得上,逃得了。
至于能不能打得过,防得住,那就要看动力系统的功率,是不是能让军舰装备足够好的火炮与装甲。
“嗯……”李功耀有些犹豫,如果再坚持四个小时,那么肯定能拉近7000米左右。但要在7000米的距离上,留下其中的一艘,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可是如果保持15000米的距离,再进入夜色之后,很可能会丢失目标。如果日本人利用夜色,杀个回马枪?
“两小时后,单侧停机检查!”对于一名舰队司令来说,犹豫不决是最大不错误。不管是对的决定,还是错误的决定,最怕是就是失去了方向。
“明是一早,我们保持7000米的距离,跟在日本舰队的身后,直到日本舰队回到横须贺。”
“是!”轮机长小心的合上记录本。这些黄埔号记录的参数,是最珍贵的数据,如果不小心给弄丢了,张睿会杀了自己的。
当然了,如果只是往复式蒸机的数据,那还不是很重要。
最重要的数据,是黄埔号上的那台低压涡轮蒸汽机,才是这些数据的重点。
“等待明天天亮吧,日本,我们来了!”李功耀站在舰桥外面的飞桥上,看着渐渐西去的太阳,眼神里透露着杀机。
已经学过历史的他,从书面上了解过太多日本人的历史了,他要趁着这一次的机会,跟日本人好好的讨一笔帐。
“联系听风号,将我们的位置报上去,确认听风号的位置。”这是日落前,李功耀下达的最后一个命令,而这个命令,在经过两秒的时间后,准备的被听风号给收到了。
而现在听风号的位置,却是离着日本已经不远了,甚至已经日本舰队更近一些。
“我们在这里,日本舰队在这里,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四个小时,现在加速补给。”正是补给的听风号,正好收到李功耀的电报。
这让陈人恩有些傻眼,现在自己还没有进行补给。而且一但进行补给,至少须要6个小时,可是现在却只有四小时,怎么够用。
“舰长,如果我们现在补给,倒是可以完成。”航海长同样也看着电报。这一次的作战计划,本来就是以黄埔号为核心,自己的所有计划,都要以黄埔号的主。
而自己这一次的补给计划,看来是被黄埔号给破坏了,不过这也怪自己,谁让计划做得快了一点。
“收到黄埔号发给听风号的电报,我们离开离着的地方有些远,怕是追不上黄埔号了。”沈一平抖了抖电报,看着另外一份同样刚刚收到的电报,只是这份电报,却是陆战队出发的消息。
“我们本来的任务,除了南下找借口外,就是护送陆战队,现在经黄埔号晚一步,正好可以赶上。”枪炮长无所谓的说着。
毕竟长弓号与泰山号的性能,比黄埔号更适合掩护运兵船,而且两艘海帆级也配置给了沈一平。
“说得也对,我们不去占这个战功,只要将陆战队送上岸,我们有的是机会。”沈一平笑了笑。这一次的海战主角,可是李功耀的黄埔号,自己就不去抢这戏份了。
而且除了这个理由外,沈一平也要消失一断时间,只要李功耀抢了首功,自己才能好好的消失。
“命令,我舰队向预定地点靠近,接应陆战队!”沈一平也发布了日落前的最后一条命令。在这条命令之后,也意味着这一次对日本的作战,开始进入的倒计时。
现在的北线,李功耀带着黄埔号,两艘轻巡洋舰,跟在日本舰队的后面,压迫着日本舰队的航向。
而中线侧是先行一步的听风号,带着护航的两艘海帆级,正在加速补给,要赶走在日本舰队的前面。
而在南面,沈一平的两艘铁甲舰,还有两艘海帆级,将会掩护着陆战队的运兵船,向着日本进发。
从这里开始,黄埔对日本的作战,终于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