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北国风光下的石油(2 / 2)
在一个本身就不是粮食主产地的地方驻扎那么多的要吃饭的军队,不出事才叫怪了。
“朕听说陕北人爱唱歌,你们给朕唱一首?”朱由检见气氛有些尴尬,于是换了话题。
“这真不会,我们都离家多年,乡音早忘了。”李过很尴尬地笑了一下。
“那朕来唱一首你们陕北的歌吧,唱得好,给朕鼓掌。”朱由检说完,扯起嗓子就吼了起来:“羊肚子啦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朱由检一开口,一股子陕北味立刻弥漫在原野,李过很确定这是陕北的歌,但是歌词的意思,压根就和陕北对不上啊,哪有什么三道道蓝呢?
朱由检他们这一路走的并不快,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抵达韩城之后,老天就开始下雨,大雪纷纷扰扰,整整下了几天,从韩城一路向北,就没停过。要不是朱由检坚持赶路,这样的天下实在是不适合行路的。
在拜会了司马迁墓之后,朱由检特意召见了白水、合阳、澄城、宜川的当地官员,询问这些县的生产恢复情况。为什么朱由检特地在韩城逗留,主要是当年的陕北起义,最早的爆发点就是白水。当年王二抗租,揭竿而起,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明末陕北大起义,这才有了流寇百万,祸乱几个省的局面。
“朕现在就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们,陕北百姓依靠种地产量的日子即将成为过去。就在你们的脚底下,一直延伸到榆林,下面全是黑乎乎的石炭,还是天下最好的石炭。这些东西,不止是朝廷需要,将来的整个天下,都想要......”
作为皇帝,亲自巡视一个地方,不能说不带去吉祥的。如果是在古代,皇帝到一个地方,可能会带去良种,或者是减税等等优惠的政策。所以,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历来把皇帝曾经到过这里,作为炫耀的资本,其实也是当地百姓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怀念。
朱由检亲自到陕北来了,能带去什么?白馍馍还是粮食呢?当然都不是。
皇帝说的也没错,陕北这个地方指望种粮食是不靠谱的,但是陕北又是一块资源很丰富的地方,所以朱由检带来了朝廷准备开发陕北的消息,这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这一地区的民心的安抚。
积雪厚厚地覆盖着一望无垠的塬上,白色的是土地,黑色的是黄土悬崖,而在白和黑之间,尽然没有其他颜色的存在。塬上很安静,安静的任何人都害怕发出的声音打破了这里的安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当朱由检很装X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夹在手指中间,披着厚棉袄霸气侧漏站在一块黄土堆上吟诗一首的时候,夏完淳完全被这首词的意境给惊呆了。
“快,赶紧记录下来,派人送抄大明日报。”已经慢慢适应工作状态的周培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绝好的拍皇上马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