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内外之别(1 / 2)
每年7月到8月,是北海道的薰衣草盛放的季节。www.126shu.com从札幌到富良野,让人感觉仿佛误闯了紫色薰衣草的天堂。
作为“太上王”的郑芝龙,正在札幌享受着人上人的生活。跟在大明当伯爷比起来,郑芝龙觉得在北海道的日子简直不要太爽。
因为郑家航运实力摆在哪,所以大明能享受到的一切,郑芝龙在札幌都能享受到,而且还没有规制的限制。
“大哥......”郑鸿奎还没开口说,就被郑芝龙瞪了一眼。
“咱们郑家是大户人家,不能不讲大小尊卑。”郑芝龙俨然一副上位者的派头。
“太上王,这是台湾刚出产的一种皮衣,据说是用鲸皮所制,柔软舒适,在这个季节里穿再合适不过滴。”郑鸿奎的后面跟着两个美丽的倭女,手捧一件黑色带着光泽的衣物,怯生生地碎步上前。
“嗯,的确是滑嫩柔软,正适合孤享用。”郑芝龙用带着老茧的手摸了一下倭女的小手,然后才滑到皮衣上说。也不知道他口中的滑嫩指得是女人还是皮衣。
看到郑芝龙心情愉悦了,郑鸿奎就大着胆子问:“今年北海道的粮食产出不多,是否多购买一些粮食好让百姓过冬?”
“买,当然要买。这些可都是我郑家的百姓,不能亏待了。”郑芝龙爽快地答应下来,这等于说郑鸿奎负责的郑家海运,又有活儿干了。
有活儿干就是有钱赚,哪怕是家族企业,也有利益多少的问题。郑芝龙当了太上王,郑鸿奎能捞的还是海贸运输的这点利益。换句话说,现在的郑鸿奎只要是在他大哥的手下讨吃的。
因为北海道已经成为了大明藩属国,而且北海道和倭国本岛距离太近,这导致了本岛大量的百姓朝北海道逃亡。本身没有多少人口的北海道,现在居然发展到几十万人了,这让郑芝龙信心十足。当一个地方聚集了几十万人,就已经具备了建立行政和军队的基础。
但是北海道粮产量不高,以前是靠其他物产来养活很少的一部分人口,可是当涌入的人口规模达到几十万,粮食危机自然就产生了。但是郑芝龙却认为这个事是小事,因为他是做海贸起家的,他的心里也从来没有为粮食担心过。不就是派船到大明去收购粮食吗,多大点事。
”可是太上王,江南的粮价一直没跌。咱们收购的粮食再运到北海道,足足涨了两倍,这钱花得太多。“郑鸿奎哭丧着脸脸,有些委屈地说。
“啥?粮价高两倍了?”郑芝龙一听也吃惊不小。最开始人口少的时候,郑家还能养活,可是几十万张嘴,养不起啊。何况还是高粮价。
“要不,让森儿从台湾卖点低价粮给我们?”郑鸿奎问。
郑家在台湾还是有不少田亩的,但是这些田地是属于郑成功的,并不算在郑家家族里面。但是台湾是大明的领土,哪怕是郑家内部卖粮,也要交出口税,这就是为什么郑家买粮贵的原因。换言之,大明现在对粮食管控很严格,奉行的是只准进不准出的政策,出口的粮食税很重。按照朱由检的想法,大明根本就不是粮食出口国,国内的肚子才刚刚吃饱,就算有余粮,也要贮备这干别的使用。
这个时候,郑芝龙就能体会出本土和藩属国之间的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