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逼退张可望(2 / 2)
紧接着,一个旅就过了浮桥,并且在桥头开始以连队列阵。队列整整有三层,每一层呈品字形错开。九个队形练成一线,展开有五百步宽。
很显然,第十二军排出了大明土地上的第一个排枪枪毙阵型。军号控制军退,哨子控制队形。没有欧洲的鼓点,川军们的脚步随着哨子声整齐划一。
张可望也明白了,对方这是不屑于攻城,直接要求野战。是最直白的挑衅,甚至带着羞辱。
张可望还以为就这样就完了的,可是当上百门大炮整齐地出现在阵列的后方,露出黑洞洞的炮口的时候,他知道这事还没了。
果然,紧接着,第九军以大明火器队形出现在了阵型的右翼。
“派五千人先过去冲一下。”张可望指着对方的战阵说。
从出城到对方战阵八百米,五千西军习惯性跑到五百米远的位置结阵准备冲锋。可是还没等他们结阵完毕,川军的大炮就响了。
他们已经到了川军大炮的有效射程了,属于典型的送死动作。川军可不讲什么风格,只要发现机会,就立即开炮。
这些人还没组队成功,对面就飞过来一溜排的铁弹子,呼啸着从人群中犁过,带走了一片的断胳膊断手。
“哎呀妈呀……”西军顿时大乱,阵型根本就组织不起来了。
“蠢货。再派一个千人队去增援,一定要排成横队,散开一些,免得挨炮弹。”张可望骂道。
西军还没攻击,就被一阵炮火打死了上百人,真是有够倒霉的。
几千人在五百米纵深拉出一个五百米宽的散兵阵,密度在这个时代来说不大不小。如果是遇上普通的火铳,恐怕西军能一直冲剂到五十米的距离,然后依靠弓箭和盾牌还能给对方造成伤害。
如果再强悍一点,拼死靠上前,就能破对手的火枪阵。起码张可望是这样想的。
可惜的是川军没有遂他愿,西军跑到二百米距离开始,川军就开枪了。枪声密集又有序。最让西军不能理解的是,川军的枪声过后没有什么烟雾。
这可要了老命的,没有烟雾阻挡,枪手的视线好的要命。这二百米距离成了西军的死亡之路,一层层的尸体就扑倒在冲锋的路上。
西军好不容易冲到川军的阵前,迎接他们的是寒光闪闪的刺刀。西军们扭头一看,身后稀稀拉拉的没剩下多少人了。
燧发枪是不能形成弹雾,但是它一样稀释了对手的散兵阵。在二百米的纵深内,除非西军排出密集阵,否则就算步兵冲到阵前,威胁也不到。
而只要对手排出了密集阵,又成了川军炮兵的活靶子。这是一个兵种配合兵阵的问题,在装备差异的非对称战争中,无解。
如果川军能把有效射程提高到五百米,西军就攻不到阵前来。
所以,后世中进攻一方需要火力密集掩护,压制对手的火力输出,从而让进攻的士兵能快速靠近。
张可望没有火力压制的手段,这仗从一开始就输定了。
“撤!”五千人一炷香时间折损了一半儿,张可望直接下令撤兵了。这种仗,他不想打。打光了手上的兵,他张可望就没有实力谋得前程了。
朱由检就站在炮兵阵地上,全程注视着这场战斗。对于这样的结果,他一点都不意外,而且也没觉得有多高兴。
因为这种战阵在这种地形条件和这样的对手下,就纯粹只是一场表演而已。
如果换一种地形,对手换了装备,胜负且不说,伤亡肯定是有的。
真的别以为排枪枪毙就能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