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跟衍圣公府有关 (6100字大章)(2 / 2)
……
当夜。
朱厚照叫来了西厂的谷大用,吩咐道:“你们西厂盯紧点和宇文钟接触的那个孔先生,打探清楚他粮食放在哪里,这些商人能量都大的很,居然能把京城的粮价操控到三元一石!若是不是因为番薯及时出现,只怕朕真的要花七百万银元去买粮!”
“内臣遵旨!”谷大用退了下去。
……
而这时候。
越来越多的番薯与土豆运进城内。
也越来越多百姓开始接受本就吃着甘甜美味的番薯与土豆。
“番薯再降价至七分一石,土豆再降至一钱一石!”
一名官府经营的粮业局掌柜高声喊道。
于是。
百姓们疯狂购买,粮荒问题也因此得以解决,即便没有吃腻了番薯土豆也没关系,户部开始陆续调集了一些粮食进京,分批以平价发售,虽然少但也让百姓们至少可以保障尝到米面的味道。
已经回到山东会馆的孔先生脸不由得黑了下来:“我们花了两百万银元购进的粮食,再加上行贿的花费,本就是要等到京城粮价高昂时卖出,如今这朝廷突然搞这么一出,岂不要我们功亏一篑!”
“永昌侯已经承受不住压力,重新开张发售粮食了,而且降价到了两元五钱一石!”山东会馆之前出现的这名文士说道。
“这个永昌侯,不管他,我们先再等等看,我就不相信朝廷这番薯会吃不完!说是一千万石,也只有愚民才会相信!”
这孔先生冷笑着说道。
十天后。
又有一批番薯土豆运抵进京,番薯价格降价至五分一石,除此之外,户部还从山西调运了一批二十万石的粮食进京,逼迫陆续开了粮铺的粮商把粮价降低至了两元一石。
毕竟粮食也有保持期,陈放越久贬值越快。
而那位拥有两百万石粮食的孔先生也不得不答应了宇文钟,准备以五百万银元出售给朝廷。
但朱厚照又反悔了,说道:
“现在粮价已经降低至两元一石,五百万银元购买两百万石自然不划算,告诉他,三百万银元,朝廷一次性购进他两百万石头粮食,否则,到时候他这两百万石粮食只能贬值到正德十二年的水准!”
这孔先生自然是拒绝了,毕竟他心理预期是靠这次囤积居奇赚五百万银元以上,如果只卖三百万银元,他赚的并不多,等于白忙活一场。
但是,十天后,又是一批番薯与土豆运进京,番薯降价至三分一石,而土豆也降价得厉害。
即便是最底层的工人也能用一天的工钱也能直接买一石番薯回家。
而且,除此之外,朝廷也缓过劲来,又调了一批粮食进京,促使京城粮价再次降低一元七钱的水平。
这次孔先生又找到宇文钟,主动请求以三百万银元出售。
朱厚照拒绝了因为塞外屯田之粮大丰收,内阁已从塞外调运了五十万石粮进京,撑到漕粮进京已不成问题,表示孔先生如果要出售两百万石粮食给朝廷,只能以两百万银元的价格。
“不行!这绝对不行,两百万银元,等于我们什么都没赚,加上行贿的花费,还亏损!这,这不行!”
这时候,没待孔先生说话,跟着他的这名文士孙举人就先否定了朝廷的提议。
“把收购到的陈粮全部烧掉!到时候,把新粮运到京城来以三元一石卖掉,京城的达官显贵们总不能一直吃番薯土豆吧,三元一石的粮食他们能买得起”,这孔先生说道。
于是。
三日后,一处在丰润县的庄园内,数十万陈粮石从仓库里被运了出来开始堆在柴垛上准备烧掉。
这孔先生的一名叫尹默的掌柜见此不由得大惊,问道:“孔先生,这些粮食,您为何要烧掉啊!”
“不烧掉只会拉低粮价!”孔先生说道。
“孔先生,这有悖天道啊,这些粮食虽说是陈粮,但施舍于百姓也算是一桩功德”,尹默说道。
“尹掌柜,没想到你也有妇人之仁的时候,五十万石粮食,就是烧了也不能给那些贱民!”
这孔先生说着就喝令自己的人把柴垛都点燃,开始把一袋袋粮食烧掉,一袋袋的粮食如洪水一般流进运,此人是至圣先师之后,还有永昌侯、骠骑将军朱经,参与了此案!”
“即刻捉拿,无论是谁,敢意图坏我大明根基,决不轻饶,这个孔文运,身为孔子后裔,却也能做出此等丑事,还是主谋?”朱厚照不由得问道。
“陛下,想必衍圣公也不知道此事,有此不贤子子孙,也在所难免!”康海见事涉衍圣公府,深怕皇帝陛下借此迁怒圣人后裔,因而忙过来帮衍圣公说了句好话。
……
朱厚照看了康海一眼,也知道康海的目的,只淡淡一笑道:“那他孔衍圣公也是教育无方,圣人后裔出这种奸商,真正让人不齿!拟旨,为保证至圣先师之后裔名声,严禁衍圣公府之子孙经商,否则以不孝论罪!”
内阁阁臣皆不由得大惊都没想到皇帝就这么禁止了人家衍圣公府经商的权利,但偏偏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来,因为人家皇帝的理由是为了保证孔子后裔的名声。
刑部尚书聂震此时则因此更加焦虑,他看得出来,陛下是在借着此事打压衍圣公,他也知道这说明陛下对儒家是真的不满,特别是衍圣公一脉,而如今偏偏衍圣公府的孔文运不争气还想着囤积居奇大发横财,这岂不给了陛下打击衍圣公的机会,一旦衍圣公的地位不保,也就意味着儒家的地位更加不保,一旦此事宣扬出去,只会让世人将衍圣公府的腐化堕落怪罪到儒家头上。
“速速去山东,把这个交给衍圣公”,聂震包了一袋粮食递给了自己的亲信。
与此同时。
聂震则上奏皇帝朱厚照说刑事案件是由刑部负责,所以当应把参与操纵粮价的嫌犯从西厂转移到刑部,由刑部审讯。
朱厚照倒也无法拒绝,毕竟这的确是很符合大明现在的司法程序,审判疑犯的确是刑部的职责。
但朱厚照也明白这些文官肯定有维护衍圣公的想法,所以他也在怀疑聂震名义上在合法行使自己刑部尚书的权力要求由刑部负责对孔文运等的审讯,是不是想要暗地保护孔文运。
……
“谷大用,你说刑部的人会有人认识这孔文运吗?”朱厚照突然问了一句。
“回陛下,据曾经在刑部待过的一个叫孙铁头的络腮胡大汉说,这孔文运即便是让他的清客孙举人出面与官场上的人打交道,以内臣想,应该不认识”,谷大用回道。
朱厚照听后点了点头,嘱托了谷大用一番,便刘瑾朱批,准予刑部尚书聂震的请求,把嫌犯转移到刑部大牢。
这日。
西厂的谷大用亲自带着一干疑犯来向刑部尚书聂震交接,聂震先看了谷大用身后的几名犯人一眼,问道:“敢问公公,谁是孔文运?”
“这位便是!”谷大用指了指一名犯人说道。
聂震点了点头,没再多言。
……
然而,数日之后,朱厚照刚用罢午饭,聂震便来到皇家西苑请罪:“臣无能!请陛下治罪!昨夜,孔文运突然暴毙而亡!”
朱厚照听后不由得笑道:“是吗,聂卿,朕且问你,你到底是我大明之臣,还是他孔家之臣,还是说你才是真正的主谋,为何要灭了人家孔文运的口!”
“陛下,您何出此言,臣自然是大明之臣,臣也断断不敢操纵粮价”,聂震说道。
朱厚照摇了摇头,心想在这个还没有专业司法官的年代这是恼官什么好处,一个尚书竟然也真敢这么包庇他!还是说,这孔家有能威胁到这些文官的地方?”
朱厚照现在也只能暂且把这个疑惑埋在心底,但无论如何,这次的事件让朱厚照意识到自己如果要想摒弃儒家,就要把一个因为儒家成为正统地位后而一直备受尊崇的世家给拉下神坛,那个世家便是衍圣公府。
如今,在朱厚照看来,孔文运也许是个突破口。
但是,让朱厚照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确定孔文运是烧毁漕粮的罪魁祸首时,朱厚照收到了一本来自孔衍圣公的奏疏,奏疏内容是孔文运之父问其子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已自缢,而且在自缢前已经主动要求把自己这一房的人移出衍圣公族谱!还主动向自己这个皇帝请罪,表示愿意捐献三十万粮食进京,以救京城之急!</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