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移民全球 > 第六百三十八章:大国崛起(三十八)

第六百三十八章:大国崛起(三十八)(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后世在整个中非地区,除了阿达马瓦高原北部的乍得、喀麦隆北部地区,是绿教占主之外。

其余皆为jd教势力,另有部分原始宗j所覆盖,便是受此地缘位置的影响

然而刚果盆地jd教的传播,也并不全是葡萄牙人的功劳。

最起码后世在这一地区,占比颇高的新j徒,就不会是葡萄牙人发展出来的。

葡萄牙人所熟悉的刚果王国,其势力范围,也只是向东,扩张至刚果河中游,左岸支流“宽果河”。

这条南北向河流的中段,在后世,还承担着刚果(金)-安哥拉边界的任务。

欧洲人真正对刚果盆地腹地的探索,是在19世纪。

1874年,一位英国探险家成功的溯河而上,大致搞清了刚果河流域的情况,之前有多批失败者。

然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最终的z治受益者却并非英国。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后世覆盖大部刚果河流域的,“刚果m主z义g和国”的刚果金,在殖民时代的标签为“比属刚果”。

这个比属刚果,是比利时的比。

比利时的本身狭小的国土面积,并非是让人疑惑它获取,如此广泛非洲殖民地,约234.5万平方公里的原因。

本土面积与之相仿的荷兰,在海外殖民时代也曾经成为过霸主。

问题在于比利时实际上,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算d立。

而且并没有像德国那样在欧洲强势崛起,之后突然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大块的殖民地,难免会让人好奇。

至于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刚果河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错综复杂的地缘z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

前面也说过了,西方z治瓜分非洲的导火索,是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崛起。

作为大航海时代,最先被“发现”的一块大陆,非洲被z治瓜分的时间似乎有点晚。

这主要是因为,这片大陆整体,实在太不适合欧洲人移民了。

无论是北非酷热的热带沙漠气候,还是黑非洲雨、旱两季,泾渭分明的热带草原/雨林气候。

对高纬度地区的欧洲人来说,适应起来都非常困难。

另外土著居民已经遍布整个大陆,也对大规模移民行动,造成了很大障碍。

以至于敢于进入非常腹地探险的欧洲人,大都不是死于热带气候所引发的疾病,就是被土著部落所消灭。

鉴于上述困难,一直到19世纪中期,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白人数量,也不过十万。

其中还有差不多半数,是定居在南非南部的亚热带,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类型。

另一个影响移民热情的情况是,北美大陆的开发。

对于欧洲移民者来说,纬度适宜且土著居民数量稀少的北美大陆,吸引力要大的多。

16世纪初,北美印第安人口约为150万人。

以至于在米国南北战争(1861—1865)开启之前,米国人口就已经超过3000万了。

去除掉主要为h人的有色人种数量,白人移民的数量也超过2500万。

当“德意志第二帝国”挟战胜法国余威,开始强势在海外扩张时。

之前未被充分政治开拓的黑非洲,成为了德国争夺世界话语权的重要战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