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触角延伸(2 / 2)
最佳影片会不会一如既往地“破格”提拔非欧美列强(第三世界国家机会最大)的作品?演员担任评委时,一向有“选择冷僻导演或陌生国家”的本能,再与素有此光荣传统的戛纳结合,这种审美倾向将被“几何”放大。如果这个刻板印象属实,那么,来自华夏两岸三地,以及韩国、菲律宾、以色列、丹麦、澳大利亚的几位选手颇具优势。
东道主的“面子”将接受何种待遇?去年的金棕榈奖得主是地道的法国电影《墙壁之间》,今年的评委又是法国本土的女星伊莎贝拉·于佩尔,即使有值得最终大奖的本土杰作,会不会也因为“避嫌”而被以其他奖项的形式分散或平衡掉?还是于佩尔会像张艺谋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那样——不在乎前一年贾樟柯刚刚摘得金狮子,依旧把最高奖颁给李安?
这一点也是许多媒体最关心的话题,因为在媒体眼中经典至极的钢琴电影《我心遗忘的节奏》的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带来了久违的新作《先知》。虽然十分看好他,但碍于上届冠军《墙壁之间》和本届主席于佩尔的国籍问题,不敢抱太大希望。
金棕榈好双蛋黄,这一点既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也被媒体们诟病不己,“双金棕榈俱乐部”有无可能再添新丁?“双金棕榈俱乐部”成员迄今为止仅有五(六)位:弗朗西斯·科波拉(美国)、比尔·奥古斯特(丹麦)、今村昌平(日本)、艾米尔·库斯图里卡(塞尔维亚/前南斯拉夫)、达内兄弟(比利时)。
而今年,澳大利亚的简·坎皮尔、丹麦的拉斯·冯·特利尔、英国的肯·洛奇、美国的昆汀·塔伦蒂诺,四位“前金棕榈得主”华丽会师,或许其中的某一位即将人品爆发呢!《钢琴课》以来久无过人之举的简·坎皮尔女士,要不要搏一下?
另一个一个话题是李桉先生挑战“金熊、金狮、金棕榈大满贯”头衔能否成功?
奥斯卡金像导演李桉已经在1993年和1995年先后凭《喜宴》与《理智与情感》两度擒获柏林的金熊,又于本世纪初的2005年和2007年先后凭《断臂山》与《色,戒》两度牵走威尼斯的金狮子,仅差一枚棕榈枝,便可把世界三大电影节的宝物收齐。
在1997年,李桉曾携《冰风暴》杀来戛纳,无奈遭遇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和今村昌平的《鳗鱼》,不幸铩羽而归。
李桉乃是焦点的台柱子,命根子,是环球力捧的人物,李桉可以大杀四方,离不开环球的全力推动和力拚,环球换了主人,换上与他同一种肤色的汤尼,这位大导演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用汤尼的话:“只要你有看中的项目,我们就会投资,不会有任何的干涉。”
这是极高的讚誉,在好莱坞,最受欢迎的还是那些会赚钱的商业大导演,即使你拿下了最佳导演奖,并不见得你就会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利,电影公司和製片人们,是不会让导演乱来的。
自《天堂之门》的惨败,连累死了这个联美,自此好莱坞奉行製片人中心制,到目前为止,这种制度还是牢不可破,至这个出了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牛人,也改变不了这种制度,你想获得更多的权利,那就加入製片人行列吧?
TSE和环球对于李桉的力捧,这是真心的,李桉算是环球的亲生子,虽然没有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么惊才豔绝,但对于他的重视,是体现在多方面的,连终剪权都可以下放,这是最高的礼遇了。
在华人导演中,李桉无疑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两种不同文明的冲击造就了李安与众不同的视野和气质,兼具东方传统的温文尔雅和西式的洒脱不羁。李桉有开发不同题材的创作勇气,并获得卓越的艺术成就。
从《饮食男女》、《冰风暴》、《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桉拍摄了各种不同的电影题材,无论是伦理、武侠、喜剧甚至科幻,他都能从容驾驭,独特的经历让他能以世界舞台的高度,在东西方文化里游刃有余。
李桉的电影手法质朴自然,对白风趣幽默,情节细腻别緻,剧情圆融流畅。其导演的华语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开拓了国人视野,传达出人性普世的价值,李安执导英语片亦同样能结合东西方艺术与商业元素、準确地把握欧美文化心理,带来进取的精神与价值,是当代国际影坛声名最盛的华人导演。
但在好莱坞,永远的得宠的还是那些商业名导,或者说会赚钱的电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