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罢工前夕(2 / 2)
汤尼现在的身份是tse董事局主席,tse制作部总负责人,这里没有什么绿灯委员会,汤尼是大权独揽,他确定的项目,就可以拍,拒绝的项目绝对枪毙,是少有的少年独掌大权的人物,地位之高,在场的诸君是要仰望的,己经有人叫他小雷石东了。
现在的tse发展得是相当不错的,在高速扩张之中,也没有出现次资金链断的问题,至2008年,他们将有能力在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和上映电影,在北美可以策动3700+的影院形成合作关系。
以后的每一年,他们将每年有两部a级大制作上映,等这漫威宇宙开启,将会有更多的漫威电影提上日程,至于中等的作品,则是有10-12部之间,不及巨头公司,但是远胜于其它的电影公司了,比如这个米高梅、梦工厂、新线、狮门等。
汤尼重返这公司,就是过问这《钢铁侠》的制作情况,作为漫威首战,也是tse首部大制作,他们是非常的重视,这作品在11月就己完成作有的制作,交出了最终剪辑版,汤尼在试映之下,发现这质量不在原版之下,有了这样的品质,这汤尼是放下心来,拔出了一大笔的钱,专门用于这部电影的宣传,包括直接上这个起级碗推广,30秒250万美金的广告,不是商业大片,是不敢做的。
而在此之前,他们的当头炮是《暮光之城:暮色》,这部电影主打青少年和情侣市场,定档2008年情人节,并为此展开了宣传。
这个档期共有《穿梭者》、《暮光之城》、《奇幻精灵事件簿》、《确定可能》四部新片瞅准红火时节联袂登场,到时接会展开一场血战。
不过现在这个汤尼优先关注的是那是编剧工会与制片人工会正在紧张谈判的事。
汤尼知道这一次谈判,是以失败而告终,发生了长达几个月的编剧罢工事件,给好莱坞的电影电视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大势所趋,这汤尼无法逆水行舟,但可以提前作准备,堆积的剧本可供一年的制作,他们的几部电视剧集也准备了一季的剧本,确保这个编剧大罢工时公司有工可开。
编剧们撂挑子,其实整个社会舆论还是普遍持同情心理的,因为放到影视圈里,爬格子卖文为生的编剧太半可以归到“小人物”的堆里去,因为这影视圈实行的乃是典型的讲究吸引眼球的“注意力经济”模式,往往在镜头前抛头露面的才能得实惠——君不见圈内“潜规则”横行但众多青年男女依然前仆后继,试问有哪一位是为混成个成功的编剧而来的?这道理不言自明:众多演员不惜宽衣解带、骚首弄姿,为的就是一炮打响天下知的那一天。
可如果你是个编剧,就算整天光着膀子写作,对观众来说有何意义?没办法,制片人是挥舞着钞票的金主,导演是“搞艺术”的,唯有这编剧们在这圈内呼喊挣扎亦无人理睬。
早在1912年,一群混迹在各大报纸杂志和舞台剧的写手们就成立了个米国作家联盟,这也是效仿他们欧洲前辈的惯常做法。那时候组织里大概有三百来号人,主要是以印刷媒体的撰稿人为主。
直到十年以后,越来越多的百老汇作家投入到方兴未艾的电影剧本创作中去,觉得有必要另立山头,才搞了个独立的电影编剧协会。
不过这些组织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直到那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的来临,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的制片方突然一致决定大幅度削减薪水,以至于好些以此养家糊口的编剧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于是乎,在1933年3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十位靠写剧本混饭的老油条一狠心一跺脚便凑份子成立了个“荧幕编剧协会”,以此来抱团跟制片方周旋,好换取点柴米油盐度日。
这个成立于危急存亡之秋的组织显然能量巨大,一成立就行情看涨,以往习惯于单兵作战的编剧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好莱坞编剧圈里到处人头攒动,在拉杆子拉人马,那年头米国人自己也乱,再加上二次世界大战打了个天昏地暗,等制片人们回过神来,才发现编剧们的组织已经雨后春笋般林立。
而且由于电视的迅速崛起,位于东海岸纽约的一群编剧们也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个米国电视编剧联盟,使得整个米国影视编剧圈更加派系纷繁。
不过山头太多显然不利于团结,“文人相轻”的道理搁到哪个国家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组织起来的编剧们又开始更加严重的帮派性质的窝里斗,这使得制片人们着实又偷着笑了好一阵,直到编剧们再一次醒悟,成立了名为米国编剧协会的大一统组织,这才使得米国编剧们有了真刀真枪跟制片人对着干的资本。
这叫团结就是力量,咱们工人团结起来,资本家就要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