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枭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实干兴邦

第二百六十二章 实干兴邦(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毕竟这三万人都是吃军饷的,而并非说只是每天管两顿饱饭就行了。

在赵旭的军中,一名步卒一月的军饷是六百钱,骑卒是一千钱。而这三万兵马中,骑卒的兵力则维持在了五千人。这也就是说,即便不开战,赵旭每月的军费支出,便就足有两千万钱之多。

两千万钱,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就这样说吧,像河内郡这样人口有近时,都忍不住在心中暗自腹诽。

什么回到三国发展资本主义,你丫你有病吧。

这个帝国到现在为止,连给老百姓种地用的铁农具还都没能做到家家户户人手一把呢,你就发展资本主义,你死不死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水平达不到,什么先进的社会制度,全是空中楼阁。

因而赵旭在一开始,也就没指望过那些个所谓的肥皂玻璃。

而前不久,兵曹掾史姜伯向他禀报炼钢技术有了极大进展时。说实话,在那个时候,他的确生出了对外售卖钢刀兵器的想法。

毕竟这也算是军火买卖。在这个乱世卖军火,那肯定比卖肥皂和玻璃这种奢侈品来钱快。

但这种想法,终究也就只是个想法,不切实际。

因为若是大规模的卖给关东,无疑就是在资敌。而小规模的售卖,则起不到什么作用。再说这灌钢法也不是赵旭发明的,本就没什么技术壁垒。只不过就是因为关东那边一时还没有注意到这些低贱之事罢了。

等他们注意到了,他们自然就能大规模展开仿制。毕竟国人中向来不乏聪明人。

如此,在考虑了良久后,赵旭也就只好放弃了一步登天的念头,打算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发展。

毕竟国富的根本还是民富。

如果生活在河东、河内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每年在缴税之后还都能余留部分存量和余钱,那么经济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发展。

倒时商业蓬勃,百业兴隆,赵旭自然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税款。

这般一来,则还是那句话,‘想要成功,便埋头苦干的做实事。’这才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成功的最短捷径。

赵旭在脑中这般想着,接着一抬头,也就不由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城外军营。

…………

本书来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