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1 / 1)
<content>邯郸城距离邺城的确切距离是五十七里,而从邺城出发的车骑将军袁绍率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浩浩荡荡,当日便渡过釜水入驻到了两城正中间的梁期城,并将这个距离适中的城池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并准备翌日下午就到达最前线,也就是邯郸城下亲自督战。www.126shu.com之所以如此急促,不仅仅是因为抢攻邯郸是一开始就有的策略,更重要的一点是,袁绍来到邺城,很快就发现魏郡这边气氛不对……原本对他很有好感的沮授一度闭门不见,本地士人也议论纷纷,而之前荀文若举众归乡的事情就更不用多说了。而袁本初也很快就醒悟了,他之前对韩馥的作为还是引起了河北世族、大户,乃至于部分颍川人的强烈不满!不过,袁车骑也是知错能改的,他一方面赶紧亲自前往沮授、刘惠这些冀州本地才俊的家中,当面重礼延请;另一方面,在最重要的人才、库存、兵马全都握到手中,其人立即采用了陈宫等人的建议,也就是即刻发动对邯郸军事攻击。这么做的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本来就是要立即展开的。其次,军事行动历来是最严肃、也是最彻底的赌博,一旦开战,甚至不需要一场军事胜利,只需要军事活动展开,那之前的些许内部矛盾就立即会被掩盖,甚至被消弭。换言之,这次征伐虽然在计划中,却还是有些仓促的……最明显的一个破绽就是政治宣传力度不够!陈琳的文章是半日内仓促写出来的,而且两三天了都还没来得及版印出来,也不知道会不会发出后再行修改;然后袁车骑手握纵横,夏日间更是泛滥一时,天然阻碍大军行进,倒也无须担忧董昭董公仁还有身后兵马从此处蹿来断我等后路。”沮授在旁赶紧补充道。“虽然无须担忧对方来攻,但也不能放着不管。”许攸正色言道。“尤其是钜鹿泽南面这七琪也是至交!“不用管陈留。”眼见着袁绍皱眉,陈宫也要请罪,已经跃跃欲试的许攸却不以为然起来。“孟德绝不会放任公孙文琪直入兖州的,更不会直接倒戈相向……”“子远有什么说法吗?”袁绍不由心中微动。“能有什么说法?”许子远捻须冷笑一声。“权之一字,甘之如饴,但凡尝过的人又有几个会真的放下?曹孟德也好、刘玄德也好,还有那孙文台也罢,都是当世英雄,这种人固然有他们的能耐和品性,可既然如今事实上已经割据了地方,成为了一方之主,那不管之前依附于谁,又与谁私交甚笃,就都没了意思,就都只会想着自己能如何如何……对他们而言,这一次,恐怕巴不得本初你与文琪在河北大战个七丑、于禁、鞠义、季雍、武安国、韩猛、高览、李乾、李进、吕旷、吕翔、赵宠、程武、田银、薛房……这些人,前者还算是来源驳杂,有些和袁绍的依附之感,后者却几乎全是青、兖、冀三州的地方实力派,而他们可能能力有高下,但在另一个时空里,有一个算一个,俱是史册可寻之人,并非滥竽充数之辈。当然,之所以能够聚拢这么多人,主要还是袁绍的地盘非常紧凑,交通方便(这年头的黄河因为金堤稳固、水情平和的缘故,反而是一条天然的输粮通道),所以其人不需要设置专门的留后,整个中枢班子都可以带在身边。实际上,就在袁绍正式发兵的同时,这些人中很多人的家眷也都随着袁绍的家眷一起搬到了邺城。不过,抛开各领方面之任的张颌、许攸,这里面也有特殊的缺失人物:譬如程昱,其人虽然受了中郎将的职务,却以年老多病为由,只派出了自己长子程武与本地大豪强薛房一起领兵至此……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程仲德是真的五十多了,按照这年头的看法是真的老朽,所以并无人有太多表示。不过,程昱依旧要在其家乡负责把守苍亭,这个地方是青州、兖州通往河北的著名通道,算是交通要点,兼有维护后勤的意思,所以并不算闲置。相对应的,公孙方、公孙犊叔侄的缺席就显得有些刻意为之了……这倒不是说之前袁绍卸磨杀驴,恰恰相反,这二人当时都获得了重用,全一跃而为两千石,公孙方成为了济北相,去济北安顿去了;公孙犊成为了中郎将,却是去北海领着之前的黄巾俘虏主持屯田去了!总而言之,官给的不小,赏赐也充足,也给了实职,却远远离开了平原与河北。当然,这里面还有沮授、崔琰二人的位置问题,而这个分派看起来有些荒谬,却又理所当然。原因很简单,袁绍和许攸在决心起兵割据之前,曾经细致议论过以后的方略的,袁本初自己心知肚明,公孙珣先行在前,所以他想要迅速席卷地方就要获得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而想要获得地方支持,就只能‘待人以宽’!所以,其部兵马,大部分是地方实力派领着各地方的兵马,隐隐有这么几分兵为将有的姿态。至于沮授、崔琰,虽然是世族出身,以智计、学问闻名,但也同样是地方代表人物,所以依旧让他们以将领身份,各领兵马——沮授加中郎将,领的是魏郡本地那一万降卒中的一半,而崔琰也在自己族兄死后也加中郎将了,领的正是当日旧渎战后整编的清河新兵。但不管如何了,回到眼前,此时此刻,午后阳光之下,袁本初顶着烈日登上了临时堆砌夯实的将台,环顾左右,真的战将如云、谋士如织,更有旗鼓罗列,铠甲耀眼……怎么说呢?邯郸城在前,青、兖、冀十九郡国在后,丑、高览、鞠义等人当众提出了反对。“属下以为可以。”不用袁绍说话,也不用明显是主导了这次劝降的沮授说话,陈宫就黑着脸将这些骄兵悍将给挡了回去。“真要是攻城,固然能下,却要多少人命来填?!”众将一时讪讪,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坐视那个年轻士子,也就是审配的亲侄子审荣往城下而去了。片刻之后,众人更是在将台上看的清楚,一名披甲高冠之人出现在了城门楼上,俨然就是成名十余年的河北名士、卫将军心腹之人,审配审正南了。而审配稍作打量,便也挥手示意,随即一个筐子被从城门楼上悬了下来,审荣平安上的城去,并与自己亲叔父当面交谈。“大半月前,袁绍未至邺城时,我曾写信让你和你父带家人来邯郸,为何不来?”审配见到自己侄子,开口便问。“反而是如今才来?”“回禀叔父大人。”审荣恭敬行礼回复道。“之前是因为父亲他们念着家业……”“家业、家业!”审配不由扶刀作色。“天下间最不缺的就是你们这些目光短浅之人!今日扔下那些家业,我家君侯难道会愚钝到无视吗?将来只会十倍补偿!你们怎么就不懂?”“那也得有命享用才行!”审荣勉力反驳道。“虽然有些歪打正着,可现在看来,不入城难道不是对的吗?叔父大人,你之前可曾想过是十万众来围你一人一城?城外沮公与、陈公台、逢元图、辛仲治、荀友若,这些人的才能不比叔父大人差,而领兵的勇悍之人更是数不胜数……”“所以说,你今日是来劝降的?”审配终于不耐了。“是还是不是?”“是!”审荣赶紧再度俯身。“袁本初准备用多少金银来购我?”审配微微冷笑。“袁公诚意十足,也非是用金银来羞辱叔父大人。”审荣立即上前一步,将袁绍的条件细细讲了一遍,复又恳切请求。“叔父大人……袁公知道你是个忠贞之人,连名节都为你考虑到了,今日必败之局,你便是不想留,何妨引兵北走,等候卫将军回来呢?也省的有不忍言之事,更免了你我血亲对阵!”审配仰头长叹一声,然后扶刀肃容摇头:“我以前就知道你小子不成器,却没想到你这么不成器!”审荣心下无奈,他如何不知道,此行已经失败?“那便是袁本初和其人幕僚、将佐?”审配环顾四周,却忽然遥遥指向了正对着城门楼,数百步远的高台。“正是。”审荣一时不解。“青天白日,倒也清楚。”审配一声感叹。“最后问你一遍,既然入城,可愿随我守城?”审荣低头不语。“我知道了,你现在就上筐子!”审配扶着佩刀,干脆指向了悬在城墙上的竹筐。审荣心下无奈之余,倒不敢多留,只能俯首告退,然后干脆钻入筐内。片刻后,随着城墙上的赵国军士渐渐放下些许绳索,计算好了长度以后,一直握着刀把的审配忽然拔刀,直接将拖在城墙上的绳子一刀两断……然后其人理都不理城下惨叫之声,便直接握刀下楼去了。邯郸乃是古都,城墙高五丈,仅次于长安、洛阳的七丈仪制,而审配虽然留有余地,放了一半才下刀,可两三丈的高度一时摔下,审荣也当场摔断了两条腿!而正如审正南之前所言那般,青天白日,倒也清楚,故此袁军将台之上,远远看到这一幕的人,自袁本初以下,数百将佐,俱皆沉默。“传令全军,准备攻城!”又过了片刻,袁本初第一个有所反应,却是直接拂袖而走,只留下诸多军将面面相觑。—————我是摔断腿的分割线—————“建安初,袁绍十万众围邯郸,审配守城,配侄荣自荐入城劝降,既悬筐上,绍等以为将降,乃大会诸将临将台遥观之。然荣未几言,复为配驱下,筐悬地三丈余,配自拔刀断索,荣坠而双腿俱断。绍大怒,自弃众归营中,复召诸心腹议,以配辱己甚,欲杀荣报之。辛评曰:‘以叔辱之,即杀其侄,若人面辱明公,何以复加?欲杀明公,复何以加?荣当赏不当罚也!’绍愈赧。”——《世说新语》.言语篇ps:感谢103萌换家之王,和第104萌百回首!感激不尽!更新不稳定,只能尽量7k谋求原谅,希望诸位能轻拍。</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