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祭天(四)(2 / 2)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老臣认为,可删繁就简,保留迎帝神、奠玉帛、进俎、撤馔、送帝神即可。”礼部尚书声音浑厚,有理有据。
“那王叔,你认为该在何时祭天?”启泰帝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
“半月之后,便是立秋。这立秋时,禾谷成熟,正合适。”许是怕启泰帝不能理解,礼部尚书进一步补充道,“一则,可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谷物丰收;二则,可告诉上苍,平定铁刀门后,百姓们路不拾遗,安居乐业。”
“如此,甚好。”听完礼部尚书的想法,上官丞相在一旁连连点头。“只是,这祭天的礼仪,太子殿下来得及学习吗?”
“这个无妨。”启泰帝摆了摆手,示意上官丞相不必担心,“来人,将朕的口谕带给太傅,就说太子殿下将主持祭天典礼,近日不必去学堂。”而后,微笑着,向礼部尚书嘱托道,“王叔,这教导昭文的事,还得劳你多多费心。”
一听启泰帝直呼昭文太子的本名,礼部尚书便知分量轻重,忙双膝着地,一边磕头,一边做出保证,“请皇上放心,老臣一定鞠躬尽瘁。”
“还有一事,这平定铁刀门之后,当论功行赏。只是,平西将军执意不要头功,而要将它让给周长青,此事,你们怎么看?”启泰帝翻看着平西将军所呈奏折,一边将其中的重点信息告知众人。
“这……”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谁也不敢轻易做出结论。他们都知道,这周长青本是戴罪立功,能功过相抵,已是法外开恩,怎敢轻易居头功?
最后,还是吏部尚书出声,打破了这份沉默,“老臣认为,这周长青,确为可用之才,但不可直接拔高。再则,江湖中人,应有江湖中的规矩,朝廷,还是尽量不去插手。”
“也好。”启泰帝频频点头,“那此事,还有劳蒋卿费心,尽早定夺。待到祭天之时,再行公之于众。”处理完这两件事,启泰帝才松了一口气,“没有别的事,你们都且回去吧。”
他们的政务是结束了,但昭文太子的重任才刚刚开始。当他接到消息,得知祭天的重任落在他的身上时,他的第一反应是难过。这意味着,他不但不能与嘉怡叙旧,甚至,又是十来天的时间见不到她。
“王兄,你怎么了?”修文看出昭文太子的异常反应,忙出声,关切地问道。然而,修文只当昭文太子是嫌麻烦,“其实,这对你而言,只是迟早的事情。趁早学习,也挺好的。”
昭文太子心情烦躁,只能默不作声,以沉默克制住内心的风起云涌。
但修文哪里想得到这茬,只打了个哈欠,伸着懒腰,“王兄,我得去休息了,明日还得去学堂,那太傅,还得抽查我的离骚呢。”想到这里,修文心里一沉,皱了皱眉,“这第一句,是什么来着?”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昭文太子脱口而出,提醒道,“王弟,看来你记得还不够牢。”
“哎呀,应付而已,差不多就行啦。”修文渐露困意,神色疲倦,“我可得养精蓄锐,明日,指不定会被嘉怡妹妹折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