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 窗口市(求订阅)(1 / 2)
卢利这一次回国,并不打算回家,而是准备在粤省走上一圈,特别是鹏城,这里和香江接壤,理论上是他的最佳选择,可卢利也知道,这时候的鹏城百废待兴,虽然一切都是欣欣向荣,但根本不大可能抽调出大量的工人出来,为他在香江的家电生产做贡献的。那么,就只有找领导当面陈述自己的理由了。
当然,他不会只用口头诉说的方式,而是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四条生产线的详细资料图已经从泥轰传过来了,四条生产线来自于一个叫nt的公司,全名是new-tech,可以翻译成新科技公司,但是富士银行这一次购买是四条生产线,却都是老旧机型,曾经出售给三洋、东芝和松下等超大公司,在泥轰有着非常强劲的实力和巨大的名望。
为了适应香江和华夏的需求,泥轰人对机器进行的技改,让生产出来的产126shu,这120元花得,真叫物有所值!
这台电风扇他用了将近30年,从来没有坏过,甚至连油都没有加过一次,依旧转得飞快,且没有任何噪音。一直到他结婚多年,家里早就装了空调,他那个倒霉媳妇趁他上班,把电风扇卖掉了——说来让人咋舌,卖了160元,竟是比购买时候的价格都贵!
也是因为这件事,让他打消了添加电扇生产线的计划,国产货一点不比进口产品次,何必舍近求远呢?
在计划书中,卢利详细列举了可以在内地生产的家电配件的名称和用途,例如洗衣机的整体机壳、洗衣电机和甩干电机、甩干刹片、定时器,可以说,除了一个甩干桶的动平衡和总装工序是在香江完成,其他的全部是在内地生产的。
电冰箱的情况也差不多,因为是单开门电冰箱,所以整个铝制机壳、冷凝管、散热器、调温器等辅助配件都会放在国内,压缩机则放在香江,另外还有总装工序。
比较麻烦的是电视机,泥轰已经有集成电路的电视机了,但造价太高,卢利并不是买不起,而是即便买得起、造得起,其售价也是国内的消费者无法承受的,那就只有造晶体管电视机了。他准备把电视机的生产线完全的放在香江,等日后条件成熟了,再挪回国内来。
凡此种种,粗略计算一下,国内大约要拿出7—8家工厂为他的几条生产线做配套,雇佣的工人超过3,000人,这还仅仅是国内,不包括他想在香江雇佣的内地人,如果都加在一起,将会有5,000人左右。
这么大的人力缺口,鹏城市是吃不下的,非得要粤省提供帮忙才行,但这里面牵涉到一个行政管辖的问题,众所周知,鹏城虽然地处粤省,但行政关系却是在首都那边的,也就是说,鹏城的一套班子,特别是最顶层的几个人,不是粤省派下来的,而是首都那边挑选之后,安排过来的。
这是国家政策,粤省自然不会多说什么,但如果卢利想要把本来可以属于粤省的机会放到鹏城,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有了功劳和政绩,可都是鹏城的,和粤省没有什么关系,这让他们如何能够答应?
还好的是,这件事和卢利无关,他也不必多费脑筋,反正是把计划书交老田带回去了,粤省和鹏城的官司,让他们自己去打吧!
卢利后来知道,因为利益瓜分一事,这一省一市闹得挺不愉快的,粤省的意见是希望卢利把配套生产完全放在省内,至于说把这些配件运到香江的问题,不用卢利担心,由粤省完全承担起来,总之是要把这样的大蛋糕一口吞下,谁也不给!
鹏城对此很不满意,我们的发展刚刚起步,正需要这样的几条生产线来刺激经济,而且我市和香江直接接壤,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现在也不求别的,只是求省里安排一些人过来,填充进新建成的配套工厂里,就不能发扬风格吗?毕竟,和鹏城相比,粤省可是老大哥啊!
双方吵得很热闹,最后还是上面拍板了,工厂建在鹏城,工厂内的主要管理人员由港方来人负责,生产的具体负责人则由内地人担任,至于说需要的那近5,000名工人,由粤省解决;作为回报,2,000名入港工作的内地人的工资,支付给粤省,作为该省的外汇收入;而配套厂创造的利润,按照三七开的比例进行划分,其中粤省占7成。
这样的分配比例让鹏城方面很不满意,但没有办法,这是中央的决策,下面的同志即便有意见,也是要坚决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