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明枭臣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永历十八年的第一枪(大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永历十八年的第一枪(大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尽管都察院的人很快就把这犯事的县令带回了广州,但这种劲爆的消息哪里捂得住,俗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自古逼死农户百姓的不胜枚举,但非亲非故、无冤无仇,地方官就此逼死一个乡绅员外的还真是千古罕见。

任国玺把案卷递给沐忠亮,提出自己的意见。

“沐大人,此事性质恶劣,市面上已经议论纷纷,务必严处,平息物议才是上策,再说如此强行摊派,和崇祯时流贼追赃助饷有何异?”

沐忠亮没有作声,而是打开案卷察看起来,在心里和早前收到军情司的奏报对照一番,两相确认,确实没有什么纰漏。

“任大人慎言,你说的流贼现在可是我们的同僚,依我看这些年轻人不过做事操切一点,又事涉朝廷体面,给家属一点赔偿,把他申斥一番也就是了。不过大人把新政和所谓的流贼相提并论,莫非对新政不满?”马吉翔抓住这个机会,立即就是一顶帽子扣上去。

任国玺立即怒了,“我只是说不要强行摊派,并无反对新政之意,你这小人休要颠倒黑白,搬弄是非!”

“好了!”沐忠亮放下案卷,让这两个冤家闭嘴,“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支不支持改革,言还是次要,观其行才是重点。任大人今后只管用心查案便是。”

“我既起用新人,自然早就做好承担新人犯错的准备,那就按律处理吧,效贤,律例怎么说的?”

按现在的三法司分工,大理寺相当于法院判案,都察院要调查起诉,只有刑部清闲一点,毕竟刑部各房、所由地方统管,而现在搞议会大会立法什么的还稍嫌超前了些,于是这修订律法的活就落到了刑部的头上。

没见海起晏最近日日埋在故纸堆里,眼珠子都要熬红了吗?

“回大人,按《明律》,凡奉制书执行有违者,杖一百,现肉刑改为囚刑,该囚三年以上五年以下。”

“是不是太重了些?”沐忠亮质疑道。

无论在任何年代,即便是在法治的现代各国,法律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政治的偏私性,实质上还是统治阶级意志及其政策的立法表达。

而在当下,强军才是沐忠亮政府最迫切的需求,而兵源来自何处?只能来自于普通的老百姓,只有获得了百姓的普遍支持,军队才能强大,变法从某方面来说正是为凝聚民心而服务的,若是重处,势必打击到其他官员的积极性,影响大局。

然而在当下华夏大地,士绅仍然是主导社会的阶层,甚至连许多官员本身还是出自于此,可谓拦在变法路上的一座大山,朝廷不给官员撑腰,甚至不推着他们走是不行的,为此沐忠亮不得不有所偏向。

“这样吧,他也不算执行有违,充其量算是用力过猛,还有不动脑筋,就革职反省,等事情淡了,让他转去外地就职,就这样吧。”

沐忠亮既已定下了调子,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照此办理就是。

针对喧嚣尘上的非议,第二天,报纸上就登出新民社社长梁梿署名的头版头条文章,《变法才是大明子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里面对这起悲剧表达了遗憾,相信朝廷一定会有妥善的处置措施,并指摘了这名犯事的县令行政不当之处,提醒其他为政者警惕。

如果说前面还算客观中立,但后文却旗帜鲜明地驳斥了所谓暴政的说法,更是正告这“一小撮”人,如果朝廷建议你们承包土地开展生产就是暴政,那么不妨把自己放到佃户长工的角度上,想想当年你们放贷,兼并土地,逼得他们卖儿卖女,这是不是暴政?

这篇含沙射影,移花接木,转移矛头,又颇有煽动意味的文章,很快就在民众中掀起热议,原本还同情这名地主百姓看完无不同仇敌忾,酒楼茶馆中原本高谈阔论非议此事的士子,现在一旦被别人听到,就会喷一脸唾沫星子,甚至当街挨揍都有可能。

一时间,市面舆论竟呈现一面倒的形势。

梁佩对此事竟感觉到无比的无力,往日里他以岭南名士的身份,只消传出去几句话,便能掀动物议,然而现在他惶恐的发现,这个叫报纸的东西已经取代了他的地位,夺走了他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的话语权,而且还比他强大十倍。

“沐贼扰动舆论的手段端的高明,崔大人,我看此时要举事殊为不易。不如我们也照样做一份报纸,不能只让他们说话,而我们竟说不上话。”

“拾伍,若是这报纸真有你说的这么厉害,那我们以后肯定要办,但是广州城防空虚却只此一时,每迁延一日,那些新兵便成熟一分,我们的机会也就要少上一分。”

“可是崔大人,现在起事没多少把握啊。”

崔天福也算是体会到什么叫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了,他们已经收购了市面上流通的千余支火绳枪,然后清廷也通过各种渠道,给他们弄来了不少刀枪,要不是明军火器太过精良,崔天福简直觉得总督督标的装备也不过如此了。

这帮人竟然还说没把握?

不过他也只能耐着性子,好好给他分析,“拾伍啊,这些日子我也走动了不少人家,可以说士绅皆心向朝廷,如今广州空虚,也不需要你拿下广州城,只要你点头,我已经联络好了,几日后黄、钱、赵、李等各家必定来投。”

“只要你择地坚守一段时日,各部明军,尤其是兵力最多,距离最近的粤北苏诚所部势必要回师勤王,是时我大清便可借机突破防线,长驱直入广东,拾伍这首义之功便如板上钉钉。”

梁佩攥着拳头,在崔天福的循循善诱下,终究重重点了点头。

现在清军大兵压境,明军的守备呈重外轻内之势,连朝廷行在广州的守备都不过如此,更别提其他州县了,一些大的州府可能还有千人,到下面的县镇能有百把人两三个连就不错了。

这也许给了他们一个钻空子的机会?

当然梁佩下决定后,就在广州边上的南海县乡下,陆陆续续开始有外地的生人进入,三四日内,竟然聚起了两千多人,这些人都是这些地主的宗族、庄丁,以及依附在旧豪强手下的流氓无产者,比如打手、会党、匪帮之类的货色。

到最后一天,他们堂而皇之地打出大明的旗号,而在另一面大旗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清君侧,除奸臣”六个大字。

他们也是这么自我欺骗和蛊惑自家带来的庄丁打手的,我这是除奸佞,并非造反,绝对不是当汉奸。

实际上,要真让他们成功了,到时清军打回来,他们只要一投降,谁还能说什么?

这些豪强地主甫一来到,就开始高谈阔论,展望未来如何如何。而领头的梁佩自然也成了吹捧的中心。

“拾伍先生果然高义,朝中奸人当道,不愧是解元公,铁肩担道义,为我等士人声张正义!”

梁佩不禁有些飘飘然,但还是本能地谦逊道,“不敢不敢,余本愿做一世外之人,无奈朝中沐贼一手遮天,不见天日,祸及乡里,才不得不行此下策。”

“那沐贼与我等仇深似海,冯员外的血债,最后竟然只削职了事,此等朝廷有何公道可言,反了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