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1 / 2)
<content>
顺天府五州二十二县,一共设立了一百九十五个农业合作社,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按朱由校的意思,就是一个乡至少要有一个农业合作社,但现在显然不大现实,只能以后慢慢来了。
顺天府减租成功,给了朱由校极大的信心。报纸上将顺天府的减租情况登载了出来,并指出,皇帝有旨,将在全国实现四成减租,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大同社会,恢复到三代之治时的荣光。
五月,京师其它各府也同时开始了减租的行动。永平府因为有大量荒地被开垦用来屯民,所以根本没有多余的公田来租给佃户,所以永平府的地主态度很强硬,大多数地主都不愿意减租。
朱由校则命令从京城到山海关修建大明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有一半在永平府的地面上。从京城里来的大量的小吏,在永平各地招收民工,讲好三年时间,每天工钱是一百文铜币,包三餐住宿,也招收妇女做饭,每天五十个铜币。
修铁路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大量的永平劳工涌进了铁路建设工地,因为一天纯赚一百文铜币,比栽田要划算得多。于是永平的风气为之一变,大量的地主找不到佃户,这样变成了佃户来选择地主。大多数的地主都接受了朝廷的减租到四成的规定,找到了佃户,而那些犹豫或者死抗的地主则发现已经没有佃户来帮他们耕种田地了,这下变得是有苦说不出了。
而朝廷也根本不管他们的田种或者没种,都是要照常收税的,等于是不断没有产出反而要亏钱,慌了神的地主只好到处找人来种地,甚至有人把主意打到了一海之隔的登莱。而袁可立在登莱成立了一个劳务输出商社,将大量的登莱辽民运到永平府,给地主栽种田地,但收费很高,包三餐另加每天孺兄,你没有经历过世务,有些事不是很清楚,海船一艘可以装载几千人,而今台湾和日本都平安无事,兵部的船只完全可以都用来运送移民,不说近的济州岛和辽东,就算远的台湾,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杨涟不耐烦地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船不来,移民走不了,他们总要吃饭,地主就不愁没有人种田,到时这减租之事,又如何能推行。”
这时外面的东厂掌班进来道:“两位大人,上面传来话,要求除减租地主的佃户外,其它佃户按一家一天一百文铜币养起来,不准他们租种地主的田地。”
杨涟急道:“是圣旨吗?这么多人如何养起来?一天耗费的可不是个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