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雄才大略的君主(2 / 2)
’,死去的人超过一半。蝗灾四起,赤地数千里(所谓的无五谷之苗),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原先‘文景之冶’的储备全都被他挥霍掉,至今还未恢复。所以孝武皇帝对老百姓没有恩泽,不能另为他立庙乐。”
这话一说出来,所有人都觉得扫兴。而最下不来台的就是夏侯胜的主管领导,他心说这老爷子,真是会给人家没事儿找事啊,皇上和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一致认定的事情也敢出来呛声,这不是把我也搭进去了么?
于是,他赶紧出来把自己往外摘干净:“夏侯先生,您这意见可不代表我们少府衙门!这是皇帝陛下的诏书,您也不打算遵从么?”
夏侯胜天生的犟牛脾气,他一听这话,,额头的青筋直绷,更加强硬的表态了:“皇帝陛下的诏书就牛叉了?这不是还在议论呢么,皇帝陛下的诏书错了,也不能执行。像你们这样‘阿谀奉承’,毫无做臣子的节操?我今儿这番话说出口了,就是犯了死罪也不后悔!”
唉,夏侯胜这老爷子除了是个怪牌以外,还出了名的口臭,真不是乱盖的……
夏侯胜这番“夹枪带棍”的混话,连大鸿胪韦贤听了都觉得说不过去——哦,话不是你这么说的,不顺着你就是“阿谀奉承”、就是没有做臣子的节操?你这不是把在场的朝臣们全都否定了,再说你比皇帝和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加起来还牛叉,那你把皇帝和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当成啥了?
想到这,他立刻站出来打擂:“夏侯先生,话不能这么说吧?就算孝武皇帝有点小过失,那也是‘人之常情’。三皇五帝都曾经犯过错误,况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孝武皇帝晚年颁发了轮台罪己诏,深刻反省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国家财力‘蒸蒸日上’,所以说孝武皇帝终究不失千古贤君的气度风范……”
于是乎两个老学究“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开始互相掐架。他们一个是先帝的师父,一个是先帝皇后的师父,在资历上相等,又都是闻名全国的大知识分子,所以其余人都没敢插嘴,就在旁边‘打酱油”、看热闹,这一闹就是两个多小时。
丙吉心说不行,再这么下去又得像当初那样没完到了而且伤感情,于是乎他站了出来。
“韦老,夏侯先生,咱们不争了,在场所有人一起表决如何?”
其实说良心话,夏侯胜说的句句都是事实,孝武皇帝在内政和冶理民生方面确实做的不够好,这在两千年以后,也算得上公正客观的评价,但在刘病已那个时代可不能这么说。孝武皇帝的威望太高了,是他彻底扭转了汉朝任人宰割的屈辱地位,是他让全国人民不再受异族威胁,是他打通了前往西域的战略要道,也是他让自己的国号成了中华民族永远的名字!这种辉煌,是足以让人们忘掉一切不快并且世代追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