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再起 > 第一百三十七章 逆臣(九)

第一百三十七章 逆臣(九)(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郑成功可以肯定,一旦这事情传扬开来,军心必定大受震动,他便又要花费极大地精力和资源用来设法恢复士气,但也未必能有多大的用处——没办法,包括他在内,这支大军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单纯地冲石井郑家才来抛头颅洒热血的,而是冲着有一天能够将满清赶出中国。支撑他们的是对满清的恨,和对衣冠文明的爱,从而具象化了对永历的忠君。他们的效忠链确实是挂在了郑成功的身上,可郑成功又何尝不是挂在了永历这位大明正统皇帝的身上,哪怕只是名义上的。若是大明天子都不在了,他们向郑成功的效忠又有什么意义!

他现在唯一能够庆幸的就是好歹永历还没殉国,要是殉国了,短时间内造成的影响肯定更加恶劣。但是他又不得不去设想,如果永历殉国了,而不是弃国了的话,他倒是可以考虑重新拥立一位宗室出来。可现在还就是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才最让人难受。

说到底,郑成功本也不似李定国那般对永历忠心耿耿,他曾发誓效忠的君主已经殉国了,现在不过是名义上罢了。只要大明的帝位传承没有断绝就好,他就能继续扛着明军的旗帜与满清战斗下去,除了鲁王以外,换谁做皇帝都没什么大不了。

“得在这个噩耗传开了之前拿下南京,否则粮草就不一定够撑到重新恢复士气了。可这破事儿是闰正月底发生的,估摸着用不了太久便会传过来,哪怕还是在封锁了消息的情况下。一旦大军即将与鞑子决战,这消息突然传扬开来,比如鞑子在那时候突然放出消息,那后果……”

缓了好一会儿,又是叹息了几番过后,郑成功才继续将书信看下去。后面的文字显然要比前者更加让人舒服了一些——李定国取得了磨盘山大捷,满清的灭国大军全军覆没,吴三桂带着藩兵远遁,以及陈凯已经与李定国商定先解除桂林定南藩余孽的威胁,再北上与夔东众将会师,收复武汉。

接下来的顺流而下,他倒不觉得时间上能赶得上他即将发动的以收复南京为最终目的的战事,最起码肯定是赶不上他收复杭州了。

直到了最后,陈凯提及了对天子弃国一事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战时内阁。起初,看到那个源于周召共和的解释后,亦是不免心绪波动了一番。可他毕竟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单纯地儒生了,透过了表象去看内里的本质,他便不由得探究起了这办法内里蕴含着的利弊,也许真的可以化不利为有利……

等等!

“天子竟然赐予了晋王以假黄钺的权力!”

不似李定国那等流寇出身,他当年可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还考上过功名的,读过的书怕是比李定国吃过的肉都多。对于假黄钺这项大权,他从记忆中很快就翻出了那些史料记载和他曾经发出过的那些惊叹,以至于当他看到陈凯提及了李定国会用假黄钺为战时内阁背书一事,神色几变,竟一时难以自控。

一直以来,他始终致力于消灭满清,也不过是近期才开始取得了足够颠覆力量对比的可能,对于大明中兴之后的将来,他还远没有来得及去思考。可是这假黄钺一出,却让他不得不去思量。

东南明军现在的实力已经比其他各路明军加一起都要强大,已经具备了枪打出头鸟的资格。一旦大明中兴,凭着永历现下表现出来的对李定国的信任,很可能会利用“五杀在手”的晋藩来对付他。

这已经无关忠诚二字了,坐在权力中心的皇帝天然性的会选择削藩,自古便是如此。就算是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明成祖朱棣也同样要削去其他藩王的实权,这本就无可厚非。无非是朱棣远比他的侄子朱允炆的手段更加高明,也更加能征善战,仅此而已。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他要么自解兵权以解除皇帝的担忧,并顺势获取皇帝的信任;要么就得做好面对皇权、文官集团和其他藩镇的共同挑战的准备。这两条路无论哪一条都是险恶无比的,可又能如何,自古便是功盖天下者不赏、声震其主者身危,盖世功勋往往意味着的并不是泼天之赏,而是惊天巨祸,他在史书中看过了太多、太多。

然而,陈凯接下来的文字,却似乎是在向他指出了还有第三条道路可循……

“批红权,天呐。”

陈凯详细解释了假黄钺这项权利在大明的水土不服,即所谓监国也必须得到内阁副署、必须得到给事中的认可,否则其下达的圣旨就是一纸空文罢了。可一旦批红权由内阁长期把持的话,岂不是就等于天子不再拥有这项权利。不像秉承着皇帝意志的司礼监,文官集团控制的内阁却是可以掺沙子的,那么皇帝再想通过罗织大案来对他们这些立下盖世奇功的功臣们下手,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竟成真是好手段啊,这样的绝境都能让他找出一条更好的出路来。我果真没有看错,真乃是天纵之才啊!”

想到此处,郑成功已是兴奋得不能自已。不仅仅在于此举是大有机会为他解除掉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灾厄,更重要的是,陈凯发现了一条历朝历代的盖世功臣们所始终未曾了解过的两全之路,他将会是第一个受益者,不,是第一批受益者,更将会是最初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他并不那么着急去见历代先贤,他还有很多理想想要实现,比如夺取台湾、比如攻略吕宋,他要将汉家的规矩重新树立在整个中国海,打下一个大大的海洋霸权,就像是他父亲曾经为之努力过的那般,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是,这一切却必须建立在他拥有极大地权力,且不被旁人,尤其是不能被皇权掣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原本,他以为这很难做到,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付出更多的代价才有可能实现。而现在,陈凯却分明告诉他,其实这一点儿也不难,简单得就像是背诵《论语》一样。

“来人。”唤来了守在门外的侍卫,郑成功自是斗志昂扬:“去将牧翁和梨洲先生请来。”说到此处,他顿了一顿,便连忙改正道:“不,本王亲自去见牧翁,尔去请梨洲先生到牧翁府上相见。另外,派人去舟山追回张侍郎,让他把兵权交给定西侯的那个部将罗子木。告诉他,天塌下来了,陈经略正在一力擎天,本王需要他立刻启程赶赴湖广去助陈经略一臂之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