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蓝星科技指南(1 / 2)
陈诺刚刚打开蓝星百科全书就震撼了,从人文历史到各个学科的各类知识,再到地理、社会、人文一有尽有。
陈诺在搜索那一栏搜索一个iice设备,上面马上就出现了iice设备的功能,配件以及制造原理等等,可以说如果现在的条件允许,陈诺完全可以完全自主生产iice设备!
陈诺又输入了磁暴枪,果然,磁暴枪的各个是有了,但是蓝星现在的科技和工业基础比地球还要薄弱,让人蓝星人重回文明时代,仅仅依靠社区几个猪圈和牛棚肯定是不行。
在陈诺的精心照料下,大棚中的玉米在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作用下已经长到了一尺高,这种情况在社区中引起了轰动。
陈诺搭建大棚的这片土壤没有严重的辐射污染马涛是知道的,但是没有污染并不意味着就能种出庄稼,这片土壤也是社区附近最贫瘠的土地,别说是庄稼了,野草都长得很少。
但是就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在撒下陈诺带来的白色颗粒(化肥)之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之下,就是长出了作物!
大灾变前,蓝星的土壤就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经历过了好几轮的污染,不再适宜于种植农作物,所以人们的食物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食品公司在规模化的条件下产生——如在实验室分钟采用无土栽培或者是直接蛋白质和必须元素合成食物,这一种是都市市民重要的食物来源。
另一种这是在各类经过微生物菌改善的土壤中种植一些粮食或者水果,这适应于偏远的小城镇。蓝星的土地早几百年前就已经过一轮重大的污染,无法长出适宜于人类食用的作物。为了解决这和问题,蓝星的科学家们采用了微生物配置法。所有属于农场或者果园的土壤,都会在土壤中加入调节土壤酸碱度,减少污染程度分泌有益于作物生长元素的微生物菌类。在这些菌类的作用下,土壤才能适应于植物生长。
马涛就在这样的农场工作,所以他很了解这里土壤的特性,要是没有土壤有益微生物,绝对长不出植物来。
大灾变后,受到辐射的影响和气候的变化,那些土壤中对作物有利的微生物早就死光光了,这就是为什么社区的粮食会逐年歉收的原因。
现在陈诺的那些白色的小颗粒竟然能代替微生物改善突然养分,让玉米长起来,马涛觉得相当不可思议。
他让人从陈诺那里要了一些白色小颗粒进行研究,却研究不出一个所以然,依照马涛的经验和只是能力,完全不知道这白色的小颗粒到底是啥玩意儿。就像是现在的00后如果无人教导,他们就无法理解古人刀耕火种的方式一样。
碧蓝草的长势更是疯狂,这家伙在适应的环境下应让一个个的保温大棚成了碧蓝草草场。
陈诺开始安排工人对碧蓝草进行收割并用最传统的工艺将碧蓝草的汁液提取、烘干和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