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言情 >重生世纪初 > 第229章 趣闻

第229章 趣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些趣闻,现在想来,或许趣闻并非趣闻,而是有事实依据。

有些头脑灵活的商人,对贷款的相关业务非常熟悉,然后利用现阶段贷款业务机制不健全的漏洞,开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贷款之旅。

闹腾得最为厉害的,据说是hz市xs区的一位商人,他自己本身有一个小厂,厂房是租的,因为资金问题无法扩大,在研究贷款业务之后,发现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漏洞,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该商人首先用小厂积累的一部分利润,从a银行贷款买来一套房子,银行放贷时,对于购房放贷,只要你有预期收入和购房合同,就可以贷款成功。

房子买回来后,商人又用这套房子作抵押,从b银行贷款,然后利用贷款把租赁的厂房直接买下。

买下厂房后,商人再次用厂房作抵押,从b银行又贷款一大笔钱,这笔钱一部分用来扩大生产,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部分又用来从b银行贷款买房,买来的房子不是用来干别的,依然用来作抵押,从a银行继续贷款。

可利用的银行不止a和b,还有和d,手法一样。

商人在几年时间内,最终的贷款额度以亿为单位,最终银行觉得不对劲,开始查他,这一查不得了,直接把银行放贷的相关人员吓得目瞪口呆,再对他采取措施时,已经来不及了。

为何?

说穿了一文不值,商人最终用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他跟他老婆早就离婚了,儿子女儿归老婆抚养,所有资产除了那个扩大了几倍生产能力的厂区,其他全部归入老婆的名下,他老婆带着子女早就移民海外,连国籍都改了个彻底。

至于商人自己也很安逸,他独自一个人开着一个大厂,背着以亿为单位的贷款债务,每年还个几十万利息,优哉游哉地过日子。

银行怎么办?

银行是没有办法的,只有报警,警察一调查,同样无可奈何。

按理说,这样的案子在当时候,足够商人把牢底坐穿,可政府却迟迟没有查封厂区并逮捕他。原因其实很简单,查封厂区然后逮捕他很容易,可是之后怎么办?厂区价值远远抵不上银行债务,一旦查封厂区,逮捕商人,就表示银行的贷款全亏了,再也要不回来。再说厂区效益不错,不查封,至少每年还能收个几十万的利息。

最后银行没法,只好让商人继续经营厂区,每年还银行几十万的利息,商人唯一的代价就是限制出入,只允许在市内自由活动,相当于被软禁在市内。

这其实是早期银行贷款业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银行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所导致的结果,后世慢慢完善后,这样的漏洞几乎不可能存在。

现在仔细想来,李正一觉得其可行性非常大,不过他可没打算用这种偏门去捞钱,这种手法捞到钱做了富翁,其实就是真正的负翁,只不过不缺钱用罢了,但失去的东西更多。

所以李正一以探讨的方式,把这个银行内部、银行与银行之间存在的漏洞当笑话一样讲给许有才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