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分流(2 / 2)
大家一乱,自然无法再组织进攻了,致使阵脚稍乱,攻击受阻,只好鸣金收兵。
就在此时日本方面传出了让杨镐心惊胆战的消息,五万陆军已经陆续从日本本土向朝鲜开过来。
此时的宋军减员非常大,弹药供应也渐渐捉襟见肘,宋军只好由攻势转为守势。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宋军统帅部决定撤军,然而,在日本援军的追击下,宋军撤军失控,阵营大乱,死伤惨重。
蔚山役后,赞画主事丁应泰劾杨镐贪猾丧师,酿乱欺罔,陛下大怒,咆哮,将杨镐调回,打进大牢,听候审判。
但朝鲜君臣皆以丁应泰言为诬妄之辞。杨镐回还之日,朝鲜自国王宣祖至平民百姓皆恋恋不舍,宣祖率百官泣送于弘济院,汉城士民男女重髫戴白,皆出送郊外,诸臣以诗为别。
朝鲜深觉惋惜,并为杨镐受诬而不平。不久朝鲜国王宣祖即派右议政李元翼、参判许成上奏辩诬,并上疏援救杨镐。
万历二十七年七月,朝鲜建宣武祠于汉城南,特崇享兵部尚书邢筁、经略杨镐,宣祖亲书再造藩邦匾额揭于宣武祠。
万历三十三年,朝鲜谢恩使柳寅吉、崔濂朝京,专求杨镐画像。时杨镐家居老家,朝鲜使臣千方百计寻得一杨镐老家举人前往其家乡,方摹得杨镐画像。
万历三十八年,将其画像奉安于宣武祠。由此可见杨镐在当时朝鲜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第一项,十三竖六点十三横,第二项,二十竖三点八横,第三项,十五竖三点十三横。
好吧,对于奴尔哈赤,我们以前开会了解过,对于敌我双方的三位最高首领我们都有了解。
我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老,陛下,差点死了两三次,首辅六十岁,杨镐,万历三十八年退休,奴尔哈赤六十岁。
不同的是奴尔哈赤一个人的权力和权威比陛下首辅杨镐三个人加起来还要大,奴尔哈赤会亲自上战场,陛下首辅杨镐只是坐镇指挥。
对于杨镐的评价,本人的看法是在两种主流看法之间,朝鲜人恐怕是出于感激之情而对杨镐看的过高。
我朝主要是出于不能容忍失败的指挥官和党争激烈的原因,失败的指挥官一向被认为没有能力。
杨镐不是那些清官,而那些清官没有控制朝廷但控制着天下舆论,人称清流,党争的习惯是拼命攻击其他党派的人而拼命袒护本党派的人。
不过我从来就未曾认同文官指挥打仗的能力,对于军队来说,文官指挥打仗是一种灾难。
下面我们就所谓的后金**事力量写下看法,在等同数量下,竖是认为后金超过我朝的,点是相同的,横是不如的。”
“营长,我不认同你对文官指挥打仗能力的判断。”谢富坤提出异议。
“好,终于有人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不要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有什么就说什么,这很好,大家都不说,我也不知道你们想的是啥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