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坚堡苦战尸骨寒(三)(2 / 2)
“将军,我军还有二百多人,为什么要投降!”索赤吼道。
“唐军主帅不在乎士卒的性命,我可不愿和他一般铁石心肠。唐人轻易不杀俘虏,你们投降后,唐军应当不会为难。”铁刃悉诺罗幽幽叹道。
“我们投降?”索赤一愣,只见铁刃悉诺罗右手挥起长刀,抹向自己的咽喉。
“将军!”索赤急忙扑了上去,试图抓住铁刃悉诺罗的胳膊,却扑了个空。
正焦急间,忽见一箭从小方台方位急射而来,刺入了铁刃悉诺罗的右臂。
铁刃悉诺罗手臂发疼,动作稍缓,长刀就被索赤夺去了。
小方台上,刘破虏不解地问道:“四郎,你为何要救那个吐蕃将军。难道是为了活捉他?”
李晟没头没脑地回了句:“活着就有希望,死了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当震天的欢呼声从赤岭山巅传来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天穹正中。
得知石堡被拿下后,哥舒翰兴奋地从坐榻上一跃而起,给禀告喜讯的王思礼一个巨大的熊抱。
石堡城内,张守瑜和高秀岩恨不得用能想到的所有赞词夸奖李晟,可李晟的目光却只是盯着那条如羊肠般蜿蜒狭窄的山道。
山路上,三万多名唐军士卒的尸体躺在血泊之中,很快就会化为累累白骨,然后在风雨的侵蚀下,被人忘记……
数日后,石堡大捷的喜讯传到长安城中,大唐朝野一片沸腾。哥舒翰的名头,迅速盖过高仙芝和王正见,成为大唐帝国最耀眼的边将。
“好个哥舒翰!”李林甫翻着报捷奏章,盯着那句“俘获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及士卒三百余人,我军战死三万两千余人”多看了两眼,阴笑着叹道:“王忠嗣,你听闻此役的结果后,会怎么想呢?”
“哥舒翰!”李亨得知石堡之战的战果后,西征石国大捷所带来的喜悦荡然无存。哥舒翰虽曾是王忠嗣的手下,可他从来没有流露出任何向东宫靠拢的苗头。
“哥舒翰?”正在和虢国夫人调情的杨钊得知石堡大捷后,眼前忽然一亮,仿佛看到了比杨玉瑶更为妖艳的美女。
“西边这么热闹,我也得在契丹和奚族上捞点功劳!”大腹便便的安禄山推开了环伺身边的胡姬,开始琢磨如何趁机诱杀几名不听使唤的契丹酋长。
“三万两千人!”碎叶城中,出离愤怒的王正见痛苦地嘶吼了数声,眼泪缓缓流了下来。陪在他身旁的王勇也恨得咬牙切齿。
“惨胜!”王霨得知石堡易手的消息后,在感慨唐军死伤过重的同时,模糊感到,唐军的伤亡,好像比前世记忆中少了些。
“可惜,历史的惯性太过沉重。在石堡之战上,我能做的,实在是太少了!”王霨心中因逆转怛罗斯之战而萌出的一丝骄傲也被石堡之战的惨烈给扑灭了。
大明宫中,李隆基翻着哥舒翰的报捷奏章,仰天大笑:“武重臣的意见,自己的师父曳勒罗竟然没有依约跳出来反对……
残破的石国引发了无数人的垂涎,窦忠节也萌生了吞并石国的野心,却被王子窦屋磨拦住了。因为窦屋磨预料到,大唐对石国早有安排。
数月后,大唐新设河中节度使,建衙拓枝城的消息传来后,窦忠节才感慨儿子的见识已超过了自己。
而首任河中节度使,赫然正是原北庭副都护阿史那旸。
在阿史那旸上任前,忽都鲁已牢牢控制了怛罗斯城,麾下也汇集了数万兵马。
天宝八载十一月,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的使节几乎同时抵达长安。内战不休的双方不约而同对大唐释放了善意,而大唐政事堂则表达了期望双方罢兵休战的愿望。
黑衣大食经过怛罗斯惨败后,元气大伤,暂时无力西进叙利亚;白衣大食也急需时间编练兵马。双方倒是装出了和解的姿态,同意以实际控制领土为界,暂时休兵。
而此时,杜环已经踏进大食国的土地,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
汉水悠悠向东,注入大江之中。江水滚滚,恰似那流不尽的英雄血。
天宝八载冬,客居金陵的诗人李白得知哥舒翰的石堡大捷和王忠嗣暴毙的消息后,摊开宣纸,挥毫写了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其中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是“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江水滔滔,逝者如斯。帝王的雄心、权臣的阴谋、边将的战功,皆会被风吹雨打去。唯有英雄的悲怆和诗人的不平,镌刻在时光的石壁上、流传于岁月的江河中,永远不曾湮灭。
(第二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