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战犯录(1 / 2)
儋州洋浦港,远征军临时司令部。
守序召见中书省诸位官员,以中书右丞方以智和参知政事总督两广周鹿卿为首。守序主要精力放在战事上,明朝行政事务多数由方以智和周鹿卿等人商议决定。
司令部窗外是布满视野的军旗,雄壮的军队动人心魄。
守序双手背在身后,语气平静地道。
“很多年前,你们都曾问过一个问题,我为何不能武装p;名单里有已死之人,有小孩,有被鞑靼人认定为叛逆之人,但这些都没什么关系,全部有份,在名单上只有先后次序之别。
汉奸一份以吴三桂、洪承畴为首,以下依次为五汉藩、冯铨、范文程等,包括张勇、李本深、田雄等活跃在各大战场的绿营提督。
方以智劝道:“相国,战犯名单没什么问题,汉奸名单我建议谨慎公布。”
“为什么?”
“对我们争取绿营倒戈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守序大笑,“密之,从法律上讲,如果他们在之后的战事中立功反正,我当然可以考虑减刑免罪甚至另有任用,但这与他们已经犯下的罪行没有关系,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更改。”
方以智:“历史不容更改,可历史书是政治的一部分,而政治看的是有没有用处,不能感性用事。”
“密之你真的以为我在乎他们反不反正吗?你说的没错,我是个政客,我最关心人有没有用处。我认为把汉奸列在名单上让我心情舒畅,远远超过那些人在战场上的用处。”
“这……”
周鹿卿拉了拉方以智的袖子,“密之兄,相国说的对,如果为了一时之利接纳这些叛臣,长久的影响终归不好。”
方以智叹息一声,不再相劝。
“战犯名单可以再长一点,现有八旗梅勒额真或是曾经担任过梅勒额真以上官员全部列入。汉奸的名单再仔细核对,那些在战场上力尽而降,或是投降保全一城百姓,其后又未犯大罪的可以去掉。”
明末那绝望的大势,战败不丢人,甚至投降也不丢人,关键看的还是后续表现。
按守序的标准,在西南投降的西营诸将,几乎没有人被列进汉奸名单,如马进忠儿子等部队,自1645年打到1661年,从湖南打到丽江边陲,与鞑靼人整整战斗了16年,父子两代人都尽了全力,这种投降当然不能算汉奸。
周鹿卿:“是,我们一定仔细核对,不会冤枉好人。”
守序把名单还给方以智和周鹿卿。“找些石匠,把名字全刻在石头上。另外,把战犯与汉奸的事迹编辑成册,记住,只说事实,内容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们不需要夸大和编造。”
事实足够震撼人心,编造只会降低说服力。
守序轻轻喝了口茶,“现在没有多少人相信我们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但人人都相信自古胡无百年国运,这个天下终究不属于鞑靼人。昭告天下,让汉奸的事迹永远不会随时间湮灭,朝代终将更替,他们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