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增援胶州(1 / 2)
李进文许诺的报酬是山东丝绸,胶州镇近来狠狠捞了一笔。
鞑靼人在北方的禁海是一种有管理的禁海,拿到朝廷批文的商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朝鲜、日本买铜。
没这种门路的商人就走私。
去年山东在鲁北和鲁南沿海各查获一艘走私船,胶州查到的是纯走私船,登州查到的船有州县官许可。
后者就没什么事,前者船上搜出网巾(束发用的)、弓箭、钢料,这要是在南方最轻也是主犯斩首,家人及从犯发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而在山东,这案子就是没收船货,主犯打100板子,其他人没事。至于束发网巾这种犯大忌的违禁物品,山东官员向北京解释是小孩玩耍之物,而那个小孩刚好落水淹死了,把这事轻轻放过。
禁海令算啥,只要不迁界,山东官商勾结一起走私还不是美滋滋。
海时行懒得做生意,直接抢光了鲁南走私中心胶州,这会很有钱。
张鹏飞倾向于同意。
船队都猫在海阳岛是浪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东江镇没有大陆的不冻避风港,只有岛中的太平湾可供船队锚泊。
海时行突然反正,这会处境其实挺尴尬。如果他能在灵山卫守到明年开春,届时选择余地就多了。
张鹏飞与丁耀亢、顾容和洋夷商量后,决定派顾容率1盛情邀请东江镇进城驻扎。
顾容笑笑,婉拒了,“我先上山看看。”
灵山城南有一片标高70多米的山丘,顾容爬上山顶,举起望远镜。
灵山城北,各色鞑靼军旗在大营中招展。
东江镇在北,反正的胶州镇在南,于七的起义军在腹心,三路作战,鞑靼人在山东的兵力立时便不够了。
顺治最终还是决定出动八旗兵。
鞑靼人以漕运总督沈光奎在南方堵御,主要防守淮河、庙湾一线。
进剿主力是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马光辉调来的直隶绿营和一部禁旅八旗,统帅是满洲正黄旗固山额真济席哈,副帅是正黄旗梅勒额真瑚沙。
先期开到灵山卫城下的是瑚沙率领的一部噶布什贤超哈前锋营、一部德州驻防旗营和绿营昌平、密云二镇。
噶布什贤超哈又叫巴牙喇前哨,巴牙喇中的巴牙喇,放在十几年前用名头就能吓死明军,100个前锋营经常追着数千明军砍。
现在的前锋营当然还是一支强军,只是已经没有当年让明军望风而降的威风了。
顾容吩咐部将在山下港口扎营,带着几个亲兵随李进文走进灵山卫城。
灵山卫城有几千军户、民户,海时行部官兵家属和在胶州裹挟的壮丁妇女,人数近2万。
胶州湾附近只有胶州、灵山卫、鳌山卫三城有空间容纳这么多人。胶州在内陆,守不了,鳌山卫附属海港条件略差,所以海时行选择了灵山卫。
灵山卫是山东海防重镇,城周长五里,城池呈正方形,建筑整齐,比登州府城还大。
很正统的中国城市布局,中央十字大街通向四门,整齐方正,形若棋盘,界河自北水门入,由南水门出,汇于城南,流向大海。城中建有卫署、学宫、经历司、仓库,众多空置的建筑此时被军人占满。
鞑靼人从直隶调兵给了海时行充足的时间,胶州镇抢光胶州、即墨、鳌山卫的金子银子妹子、丝绸粮食军械,退守灵山卫,顺手还抢了胶州湾的商船。
海时行想得很好,实在守不住,用这些船至少可以带着家人亲兵出海。
在鞑靼方面,包括海时行、于七在内的这次山东反正起义被称为“土寇”作乱,所谓“土寇”即是相对于流寇而言。
山东在顺治初年便不断有“土寇”造反,因此八旗大爷们进了山东军纪很坏,沿路屠空了很多村庄,山东文官们根本无力制止主子的行为。
先期抵达的八旗前锋营带着沿路掳掠的妇女、民壮在城北伐木为栅,背山扎营。
鞑军以骑兵为主,暂无炮兵,有过两次试探性攻击,未取得什么进展。
海时行将帅衙设在原先的卫署。可能是在鞑军里混久了,他居然以抱见礼欢迎顾容。
顾容有些不习惯,强笑着配合了海时行。
海时行反正是自发行为,之前并未与东江镇建立联系,割辫后,他自称大明重兴王,称号不伦不类。
丁耀亢用空白赦书填了一道正式任命,晋海时行右都督、山东总兵,这官位已经比顾容还高了。
可能是没得到爵位,海时行略有些不满。
当顾容说可以提供红夷大炮时,海时行立即把不满抛到九霄云外。混战中的空头爵位算什么,哪有大炮实在。
顾容从卫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