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忧心忡忡下的局势明朗(1 / 2)
那边和郑克爽了解到的是泰西人想要动南洋人,其实主要是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在南洋印尼和马来岛上的汉人们,而自己的计划是想要乘着他的动作,让郑克爽去劝说郑家留一部分人手,或者说转移一部分人手到这边,然后从戈公岛等地方建立势力,然后派遣水师帮助一直没有什么动静的李元胤和田显部拖住杜歌以及英国人荷兰人在暹罗的势力。
这边郑智来了以后面对的却是西班牙人的势力,想要同西班牙人叫板,这,郑家的人果然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何况郑智同洪承畴的两个儿子挂上钩了,洪士铭同洪红秀都藕牵连。
不过不能不给他,因为还需要他执行先前同郑克爽说好的战略,去帮助李元胤和田显分担压力。
“你们希望我们提供什么帮助?”张强问郑智。
“我们希望陛下能提供我们一些船只,上次我们同荷兰人的战斗损失不小,很多都需要维修,但我们这边的维修只能让这些船只恢复行驶能力,可很多地方都已经老化了,没有大的造船厂进行大修,很多地方都修不好,比如我们就没有那种能做桅杆的坚硬的巨木,所以我们希望陛下能再卖我们一些船只。”
张强觉得这没有什么,但现在华夏王国的造船厂总共只有十二座千吨以上的造船厂,而且都被他安排了新式华夏级的战舰的建造,这个年代的造船厂可没有后世那样的方便,每个造船厂有一两个千吨级别的船坞就不错了,这些船坞都被占着,用来建造新式战舰,其他的船坞倒是可以提供维修,但也不多,吨位大的船坞肯定只有一座或者两座,肯定有华夏水师的船只在里面,这是常年轮换的维修和保养,华夏水师十来年的发展可是有千艘呢。
都靠这十二座大型造船厂维修,一次能为一支小分队,大约十二艘千吨战舰维修保养,其他各类型的战舰和战船也是同样的数量,这样一次可以为一支小舰队进行维修和保养,其他的要维修保养,基本上不可能,得占用其他为补充水师破损,损坏严重拆除的船只服务。
等于说着十二个造船厂满负荷运转,也维修保养不完所有战舰,要完成这样的维修和保养得排上几年的队,其他的二十四座造船厂因为要发展经济,其实已经被转卖出去了,给私人承包商了,当然也不是都卖,至少还保留了十二座配套的,不过这些造船厂之所以能转卖出去是因为他们的吨位都不大,从一百八十吨到六百吨,六百吨以上的都得到最大的十二座造船厂去。
配套的十二座最大的也不过拥有一座八百吨的船坞,其他的都是六百吨或者以下的,六百吨的有三座,剩余的是普遍的三百吨的,就是因为其实三百吨的才是主流,其他的船只装备起来即便以华夏军的财力也不可能装备太多,先前因为要控制整个庞大的海域,所以没有考虑到成本,各个州和水师拼命的自己建造造船厂,直到第一次造船厂改革才甩掉了一百八十吨一下的小型造船厂。
即便甩掉了也对这些造船厂做出限制,拆掉了一些造船厂,不能让这些造船厂泛滥了,不断造出一些劣质的船只,让渔民和水师的船只不耐用,开出去几天就被风浪打沉了,或者自己漏水沉了。
原先有近一千座造船厂,后来拆的只剩下全国范围内的七十五座造船厂,分布合理,每个区域兼顾了规模和需求,考虑了每个区域的特点颁布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造船厂是不准运行的。
第二次造船厂改革,把水师的造船厂全部出售剩下了三十六座规模大的,集中的,分布在海岸线每个水师舰队范围内的,由每个水师舰队管辖,不管你造多少,但每艘船只都得审批,没有通过审批,不能建造,一旦查到罚款,然后追究责任人,最轻的刑部给判坐牢,最重的判惩戒营劳改营。
后来随着一些造船厂管理不善,最重又卖出去十二座,剩下十二座让他们半民半军,为水师进行简单的维护,大修都得到水师的造船总厂,最大的十二座去修理和维修。
这么一折腾,水师的舰只建造速度就慢下来了,这么多年只是缓慢的增加舰只,然后把一些不适合的型号,年代久远的型号卖给商人或者退役到水师海岸警备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