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三国之大周天下 > 579.第579章 大获全胜解围城 善后事宜愁郡衙

579.第579章 大获全胜解围城 善后事宜愁郡衙(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城头远望,夜色里,城外数十里的平原、田野,到处都是乱成一锅粥的黄巾军。

桓玄整束好衣甲,戴上兜鍪,放下遮面,佩好环首刀,伸手接过邢刚递来的长矛,冲周涌、李钟、袁尧、郭济诸人行了个军礼,说道:“诸君请在城头观吾破贼。”

出城的部队早已准备完毕,周氏门下的宾客当前,余者在后,集合了一千五百人,集全城之马,骑马者约六百多人,剩下的是步卒。

城门打开,桓玄一骑当先。

当夜,刘辟大败。先是东城墙外的黄巾主力,接着是西、南、北各面城墙外的黄巾诸营,兵败如山倒,七瀚诸人簇拥着,回入了平舆城。

此刻的太守领着一干人等在城中相迎。

“兵曹辛苦了!昨晚一夜之间,大败贼军数万,一举解我平舆六日之围,威震汝南,真救民于水火。”

桓玄跳下马,尽管披着铠甲,却没有行军中之礼,而是行了跪拜之礼,拜倒在太守的面前,谦虚地说道:“昨夜破贼,一赖明府神明,坐镇城中,使百姓安宁、将士无后顾之忧,二赖袁功曹、郭计吏及伯涛诸君出谋划策,三赖将士用命,勇猛无惧,玄不过一马前卒而已,何敢居此功!”

“我记得前几次府君登城,兵曹以身着衣甲故,不行跪拜礼,而以军礼见,今日破贼大胜,率部凯旋,为何反行跪拜礼?”

桓玄不用抬头,只听声音,也知说话的此人是谁,正是郭济。

他伏在地上,恭敬地说道:“太守者,郡将也,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此前尚未破贼,玄故以军礼见;今已破贼,玄故行跪拜之礼。”

太守性刚愎,是个好揽权的人,因郭济、魏昶等卖弄谗言之故,对桓玄无甚好感,此次起用他,任他为兵曹椽,委以一郡兵事,本是不得已而为之。桓玄对此知之甚清,因而虽然大破黄巾,取得了大胜,在面对他时,不但没有居功自傲,态度却反而更加的谦卑了。

“此前尚未破贼,故以军礼见;今已破贼,故行跪拜之礼”云云,意思很清楚,他这是在对太守说:“我这兵权是您给的,现在已经破了贼,您要是想把兵权收回去,就请收回去吧”。

太守闻他此言,枯瘦的脸上微微露出了点笑容,上前两步,亲手把他扶起,说道:“现在还不能说‘已经破贼’,贼兵毕竟有数万之众,今虽解了平舆之围,怕这贼兵也只是一时溃败,说不定他们还会重新集结。桓卿,快快请起,咱们且回太守府,好好议议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桓玄听了这句话,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老实说,他就怕太守“过河拆桥”,一看解了平舆之围,就立刻免了他兵曹椽之职,如今有了“怕这贼兵也只是一时溃败”这句话,看来至少在彻底消灭郡中的“贼兵”之前,太守是不会解了他的兵权,免了他的职位了。

他倒不是贪恋官位,兵曹椽区区百石吏,像这样的品秩在郡朝里一抓一大把,有甚么可值得贪恋的?主要是这个职位太关键了,相当於边郡的郡司马,是个军职,能掌兵权。平时倒也罢了,逢上战乱之际,乃是举足轻重。只要他还在这个位子上,他就有权力指挥全郡兵卒。——尽管这个“指挥”是处在太守的指挥之下,但是已经顺利的完成主公周澈给他的任务---掌握兵权。

借太守扶他之机,他顺势站起,后退一步,躬身说道:“明府英明,洞察秋毫。这几天与贼兵作战,玄观贼将刘辟颇有智谋,虽不能算是畅晓军事,但也不是寻常寇贼能够比的。贼兵又多是妖道信徒,凝聚力亦远胜寻常寇贼。今赖明府、诸君、将士之力,虽暂解了平舆之围,奈何却因玄之罪错,没能擒获刘辟,被他趁夜遁逃了。刘辟一日不死,郡中贼患怕就一日难解。”

袁尧插话说道:“昨夜贼军大败,数万贼兵溃逃,刘辟混入其中,桓君手下兵马又少,一时叫他逃走,没能把他抓住,也不算过错。”

太守刚愎归刚愎,却也不是昏聩之人,点了点头,说道:“功曹椽所言甚是,没能抓住刘辟,不是你的罪错。”

他抬头望了望左右。

他们站的位置离城门不远,附近围了不少的百姓,并有许多的郡卒、民夫一队队地往城外去。这些郡卒、民夫是此前没有随桓玄出城突袭的,此时奉了上边的命令,出城去收拾城外的尸体。整个场面乱糟糟的。

“此地非久谈之所,走,咱们回府细议。”

一行人来到太守府,登入堂中议事。

首先议的是“善后”。

六天的血战,黄巾军固然损失惨重,守军亦伤亡不少。袁尧征来的民夫亦颇有伤亡。这些都需要抚恤。该医治的医治,该安葬的安葬,该给烧埋钱的给烧埋钱。战前,太守府曾许下赏格,一个贼兵的首级若干钱,如今取得了大胜,这些赏钱也该发放下去了。

如此种种诸项之事,郡朝里的诸曹各负其责,分别指定下负责之人,由他们分头操办。

其次,再议下一步的举止。

议“善后”的时候,诸人没有什么分歧,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议完了“善后”诸事,堂上陷入了争论。

有的人说应该挟昨夜大胜之威,应该选派精锐出城,趁胜追击,主动寻贼再战,一则捕拿刘辟,二则彻底消弭贼患。

有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守城六天,郡卒伤亡不小,且将士疲惫,不利再战,而反过来看黄巾军,尽管遭了一场大败,但少说也还有几万人马,若孤军出城,一旦陷入贼围,恐怕不但前功尽弃,甚至平舆也会再度陷入危险。与其如此,不如固城自守,静候朝廷援军。

持前论者有魏昶、陈佑等人,持后论者有袁尧、王澜等人。

桓玄、李钟、周涌、郭济没有发表意见。

太守问道:“兵曹,堂上诸君或言该趁胜追击,或言应固城自守,静候天兵,卿意如何?”

本书来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