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孔子制礼乐(2 / 2)
慕秋悲深感李耳对武道有奇特的理解,便极力邀请他逗留几天再走。
李耳无奈,最终和慕秋悲畅谈三天三夜,二人从武道,说到兵法、术法、阵势、治国、天文、地理等等。
慕秋悲这才知道,眼前其貌不扬的李耳,竟是如此大能,仿佛世间没有他不懂的事。
而且,无论谈到哪一,李耳都能徐徐道来,并让他感到耳目一新,别有领悟。
如此一来,二人实际上却是有了师徒之实。
慕秋悲也没想到,自己人到中年了,居然会有不耻下问的一天。
几天后,李耳坚决要走,慕秋悲许下黄金万两,并想将女儿慕轻妍嫁给李耳,依此挽留李耳。李耳却淡然拒绝,孤身上路。
寒天关下,慕秋悲望着李耳的背影,喟然长叹。
“哎...女儿,别看了,人家都走远了。”
慕轻妍脸色顿时一红,呐呐道:“谁...谁看了。”
“这种人不是为父能够挽留的。他视钱财如粪土,对你的爱慕同样视而不见,只怕就算王侯将相,在他眼里也不值一晒。”
“这种人却肯为华夏皇卖命......”
慕秋悲眺望着南方,忽然想见一见王征。
“朝堂上局势不明朗,文丞相等人把持朝政,文别迅速崛起,只怕将来会有变乱。本将还是早作打算为妙。”
他的眸中,闪过一抹精光。
随后,他深深看了慕轻妍一眼,转身返回寒天关。
纷纷扬扬的雪花,自九天落下。
少女眼中的背影,已看不太清了。
..................
在人类领土的最西方,国土只比华夏大一的皓月国,国中一条大路上,孔丘带着几十号弟子,边走边畅谈。
刘忘年精神抖擞,容光满面。
事实上,自他执意跟随孔丘游历大陆时,孔丘见他连走路都快成问题,于是将《长生诀》传授给他。并且叮嘱他,此心法万万不可外泄。
毕竟《长生诀》是一门高深内功,若泄露出去,不免有人觊觎。
如今,刘忘年软磨硬泡,终于被孔子收入门下,添为弟子。
当天夜里,众人找到一家旅店,住了下来。
刘忘年进入屋子后,迅速掏出本来,将孔子今天所说的每一句话,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
尤其一些妙语,被他用圆圈圈住。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
在他看来,孔子简直就是完美的圣人。不但如此,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而且,孔子本人主张君子八艺,分别是礼、乐、射、武、法、御、书、数八艺。
礼就是人与人之间,行为处事的礼节;乐就是音乐,乐器等;射,就是弓箭射术;武就是武功,武艺,包括拳脚刀剑等;法则为术法,阵势等;御就是骑术,驾车的技术;书则为术法;数为理数、气数和阴阳五行数术。
孔子对这些,都有涉猎。
在刘忘年看来,孔子何止是‘涉猎’,简直是全部精通,皆有大家风采。
论武艺,孔子已是先天巅峰,离宗师直差临门一脚;
论术法,孔子的精神力异常庞大,连他都甘拜下风;
论数,孔子更比刘忘年强了不知多少。
反正刘忘年对孔子,乃是心悦诚服。
而且,几天前,孔子忽然道:“众国之间,礼数不同,我等当立下大志,引导世人,制定一套统一的礼。”
刘忘年顿感震惊,紧接着,他感到自己体内的鲜血,都燃烧了起来。
他们做学问的,不都是想流芳百世吗。
若真制定出一套礼节,让全人类接受,到时候可不是流芳百世那么简单了!说不定会传颂万古!
一想到这里,刘忘年热血澎湃,激动无比。
在有生之年,能干成这件事,此生无憾。
此时,刘忘年顶着黑眼圈,提笔先把孔子的言行整理起来。
然后把秦国的礼节,全部悉数记录,只等明天,交给孔子,让孔子过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