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象棋 > 700.第700章 小故事

700.第700章 小故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化,尤其是被誉为“四大艺术”的琴、棋、书、画。举世共仰的***曾对知识分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琴棋书画都要会一点,要成为通才”。

所谓“通才”,就是多才多艺,就是人的文化因素。棋(本文仅指象棋)做为四大艺术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由于棋弈对智力,意志和思维方面的促进作用,故科学家认为,它是人类创造活动过程的一个缩影;是集娱乐、体育、智育、艺术与科学之大成的高尚活动。即为高雅艺术,自然成为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与墨客骚人喜爱的项目。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为倡导‘象戏’,武则天推而广之。‘当时社会风尚十分重视弈棋,文人学士会不会弈棋及其水平高低都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一定关系’。故唐宋天祥。人们只知道他留下的《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名句,却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棋艺水平相当精湛的象棋专家。他‘行弈决胜负,愈负愈乐,忘日早暮’。可见兴趣之浓。他在诗中多次流露出对象棋的浓厚感情,‘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桔里枰’。他还善弈盲棋,应该说,在中国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属。谁能想到,文天祥还是排局能手。被俘后仍未忘情象棋,曾精心制作过40多个象棋排局,可惜仅有‘单骑见虏“一局留传下来。从此局的着法中不难看出其构思之奇妙不仅凝聚着聪明才智,同时也闪烁着作者勇敢顽强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与历代帝王相反,明朝朱元璋是坚决反对下棋的皇帝。但其子其孙却是嗜棋如命的‘高级棋迷’。这说明,象棋的艺术魅力是任何人也禁不了的。其子朱权不但下棋,还编写棋谱。另一子明成祖朱棣在组织编篡《永乐大典》时,还命他们编入一卷《象棋》。其孙朱高帜(明仁宗)爱棋更甚,他与状元曾子下棋兴浓时,还赋诗助兴,互相唱和,这里节录两句

曾子曰:‘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明仁宗曰:‘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可知雅兴不浅。帝王如此爱棋,老百姓呢?明朝学者杨慎(《三国演义》开卷词作者)在其著作《丹绍杂录》介绍象棋“芸夫牧坚,俄倾可解”。足以说明象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性。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画家兼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曾留下不少弈棋诗。按说,清朝的帝王对象棋艺术该是比较陌生的。然而,他们也还是禁不住‘诱惑’,很快就被象棋征服了。譬如,乾隆皇帝既是戏迷,又是棋迷,而且一旦摆上棋就不肯再去看戏。总之,象棋在明清时期有着长足发展,特别表现在文化理论上。夸张点说,明清时期的社会名流大部与象棋有瓜葛。

大家熟悉的小说家,家如冯梦龙、凌蒙初,吴承恩等,在他们的著作中,你可以找到不少弈棋诗作。曾官拜东阁大学士的著名书法家刘墉(刘罗锅)写过一首非常形象的《咏象棋》七律。有嘉靖‘艺项目消声匿迹。唯独象棋依然出现,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一些名士的愤世之词也少不了棋的内容。‘政怨桑田会成海,岂直长安嗟如弈’-这是梁启超的心声。你听过象棋救国吗?这是百岁棋王谢侠逊的真实故事。青年时代,他用排局讽刺腐败的满清政府,讥讽袁世凯称帝,抗议丧权辱国条约等。辛亥革命成功,他又以排局形式祝贺,并在旁题写了‘匹夫倡义武昌城,扫尽鲸鲵草木惊’的诗句。为了给抗日斗争募捐资金,他频频下南洋比赛和访问……总之,谢侠逊对中国象棋事业的贡献良多,限于篇幅,就不细表了。马倥偬,许多将军常有棋具伴身,不仅方便易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启灵智,消沉闷,稳军心。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要数左宗堂和陈毅了。象棋还可以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当年化名胡服在敌占区开展工作时,曾以棋为桥,消除对方戒心,进而达到了解敌情的效果。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象棋的感染力极强。一旦沾身,如影随形,很难摆脱。古人曾以“忘食,忘寝、忘忧”形容之。更有甚者,有人还写下如此词句:“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虽然稍嫌过激,但立意不差,无非劝人们多点文化情趣与豪迈性格罢了。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说名人的‘棋品’。凡古今名人,对象棋的胜负心大都较淡,他们讲求的是以棋会友,陶冶情操,胜了呵呵一笑,败了摆上再来,正如东坡居士倡导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关键在于参与。人们很少听到有哪位名人因下棋而‘红脸’。我们也注意到,既便非常认真的职业棋手,其‘棋品’之优劣,也是与其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成正比的。有的‘品艺兼优’有的则‘艺高人低’。名人,不管哪一类的名人。或仙家,佛家、儒家、或家、艺术家、政治家、或帝王将相,或骚人墨客……他们和棋都有这样和那样的缘份和感情。随着世界象棋联合会的成立,象棋--这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已然成功地推向了世界,而负责各国各地区象棋活动的组织者几乎全是该地区的社会名流。确切点说,喜爱和支持象棋的名人不仅在华夏比比旨是,即使在异域他乡,也处处可见。

象棋是真正的乡野游戏,比之围棋,流传面更加广泛,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也更加大。

一个乡下的孩子,很可能终身不知围棋是何物,但对象棋却是绝对不会陌生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