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隆中对(2 / 2)
玄德闻言,顿首拜谢。
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正事谈完,下面就是招揽时间。也是拼演技的时间。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麻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
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玄德等三人别了诸葛均,与孔明同归新野。
就这样,刘备招揽到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才,“草庐对”也成为中国古代一篇有名的对策。
在诸葛孔明离开草庐的第二天,公孙康、黄承彦、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崔州平等人再次齐聚到卧龙山庄,就是刘备来拜访的那个草房内。
诸葛均叫来童子,一五一十的把双方的言行复述了一遍。
看到口齿清晰的童子,公孙康心想:这也是一个人才呀,小小年纪,记忆力就这么好使。
他不知道的是:诸葛孔明事先已经写出了隆中对,反复修改,反复吟咏,每个字节的停顿、语气、声调高低都练习了很多遍。童子偷听得多了,已经会背咏了。
如果刘备不说、诸葛孔明不说,后人怎么会知道“隆中对”的具体内容的?还不是童子传出去的?当然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安排好的传出。
听完童子的复述,公孙康头,首先评价:“演技高超,二个人都是影帝的级别。”
石广元不明白影帝的意思,但他也赞同到:“说哭就哭,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天下诸侯没有哪个人可以拉下这个脸,就算能够拉下,也是哭不到这个程度。”
大家都对刘备的演技进行了高度的赞扬,然后一致要求去孙家庄,庆祝一下孔明出山。
公孙康想着那些贵比黄金的葡萄美酒,很是无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