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真假焦光(2 / 2)
别人不知为何,刘瑁心中却是一震。
那“焦光”不是正住在焦山之中么?孙策、周瑜一起前往,定是有什么东西牵动了他们之心。
刘瑁越想越不对,除了二乔之事,还有什么能够拴住这两位盖世英雄之心?
“不行,老子可不能坐以待毙!”刘瑁暗道,“一定要走到这两个孙子前边,得到二乔芳心。”
刘瑁想好,当即带领刘云、典韦、赵云及两天青龙卫,前往焦山之中。
这里山峦起伏,树木丛杂,道路崎岖,沟壑纵横,溪水潺潺,云雾缭绕,怪不得他上次到此,追上来便不见了那焦光一家身影。
原来这里的确是避世隐居的好去处。
刘瑁一边走,一边让众人打听,此处是否有个叫做焦光的居住。
方行之间,抬头忽见山路尽头有一块巨石,巨石之上,端坐一人,松形鹤骨,相貌清气,正在打坐吐纳。
他们一行人半日不见人影,见到此人,典韦忍耐不住,将手中铁戟一指,高声叫道:“哎,那道人,醒醒,此处是何地?”
道人自是不出声。
刘瑁急忙阻止典韦,走上前去,站在大石之下,躬身施礼,问道:“我等是山外之人,来此寻访故友,不幸迷失路径,敢为道长此乃何处也?”
刘瑁彬彬有礼,那道人方才微微睁开眼睛,悠悠念道:“皎皎高贤疑是仙,深心难测孝然边。智推三诏逍遥洞,幽僻山门自在天。……”
刘瑁一听,心中一怔,这不是当初他见到“焦光”之时,曾经吟诵的那首诗么?
刘瑁遂接着吟诵道:“云雾阁中宜独坐,蜗牛壳里好安眠。清风袖底如知己,得傍瓜庐又一年。”
刘瑁吟罢,暗暗瞧着巨石之上道人。
那道人双眼圆睁,怔怔望着他,言道:“你是何人?如何会吟诵这首诗?”
刘瑁心中明白得很,这首诗乃是他上次到达皖城,遇上那个焦光之时吟诵的。
此诗明明是后人所作,来表达焦光归隐生活的。
这人既然能够吟诵出来,又不是上次他见到的那个“焦光”,那说明此诗定然和那个“焦光”有关。
刘瑁遂道:“在下刘瑁,自如意。请问先生和焦光先生是何关系?”
“焦光?”此人又是一怔,问道,“你知道焦光?”
“当然。”刘瑁道,“某曾经和焦光先生有一面之缘。”
“那这么说,你是认得焦光喽?”那道人又道。
“正是。”刘瑁道。
那道人哈哈笑道:“我却不信。焦光明明在你面前,你却认不出,你还敢说你认识焦光?”
“什么?你是焦光?”刘瑁差没把眼珠子跌出来。
“怎么?我不像么?”焦光问。
“可是……怎么可能?上次相见,明明不是……”刘瑁讶然。
焦光又是一阵哈哈大笑,道:“定是有人冒充我也!我已知他是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