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 第六百七十章 屠龙(三十九)

第六百七十章 屠龙(三十九)(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自徐乐与杨广相见以来,还是第一次听到他用如此低沉的语气说话,更是第一次从他的言语里听到愧疚之意。在徐乐乃至整个大隋的百姓心中,杨广都是个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暴君,不管所行是对是错都不许人指摘,更不会对天下苍生有什么愧疚之意。否则的话,他早就该下诏罪己改变国策,而不是执迷不悟,宁可南狩江都,也不向万

民低头。哪怕与徐乐见面之时,杨广表现出的狂妄与偏执,也符合百姓对于他的印象。如果不是杨广放掉步离,徐乐甚至想要以命换命,把杨广当场格杀。如今听到杨广居然说出

要补偿骁果军,语气又如此低沉,让徐乐心中密布疑云,不知这荒唐天子又要做出什么事,还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却听杨广道“外人都以为朕每日荒唐,于城中之事一无所知。文臣武将敢在朕面前以花言巧语蒙骗,便是认定朕对实情一无所知,不管怎么扯谎都不会被戳穿。却不知他们那点小心思,从头到尾就没瞒过朕的手眼。朕之所以不见他们,便是因为懒得和他们做戏,看他们出丑卖乖自以为得计的模样,初时还觉得有趣,时间一长便没了兴致

。朕没那么多空闲陪他们做戏,更没了耐性。看着他们那副模样,便恨不得把他们杀个一干二净!只不过朕如今已经不能再这么杀下去,就只好暂且不与他们相见。”徐乐并未作声,只在杨广身后走。他并不相信杨广的说辞,或者说不愿意全盘相信。哪怕其这番言语有几分真心,也绝不是全部。或许他一开始是厌烦了大臣的敷衍搪塞

甚至是巧言哄骗,可是日久天长人便懒惰下来,就算想要励精图治重振纲纪也没了那份锐气,受不得辛苦。否则的话,他能挥舞屠刀杀戮臣子,何以不能临朝理政?

再者说来,他不惜征发上万人修建迷楼,又从江南搜罗佳丽置于迷楼内供自己享用。这些行为显然和朝政无关,更不能怪在朝中文武头上。说到底杨广终非明主,更不是个能成力挽狂澜的帝王。其志大才疏,聪慧有余胆魄不足,更没有受挫不馁的志量。初时或许有自己的谋算,乃至带领百官南下,都是谋划中的一环。然则国势败坏之快,显然超出杨广想象,他已然失去了重整山河的信心,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所谓的帝王心术,大多用来保全性命,再不然就是自欺欺人的言

语罢了。看着杨广的背影,徐乐心中将其与李世民对比,越发觉得此人不堪。杨广不知徐乐心思,依旧说道“朕岂是坐以待毙之人?只不过要想破局,又谈何容易?朝堂之上关陇大臣与江南旧人渐同水述病逝之后,本应让宇文化及或是其他宇文家人接任,可是杨广却把这个职位给了江淮军首领来护儿。之前这个官位一

直为关中子弟尤其是宇文家所控制,此番却是破了例。类似这样的事远不止一宗,包括“四贵”之一的苏威,亦为裴蕴所构陷。若不是杨广念旧手下留情,苏威满门性命难保。要知苏威乃是关陇重臣,地位身份非比寻常。他的遭遇自然会惹起其他关中子弟重视,生怕朝廷下一个就要对自己开刀。哪怕是和江南子弟并无仇恨之人,这种时候为求自保,也只能和其他关陇子弟联合,共同对抗江南

士人。朝堂群臣之间壁垒森严互相为仇,也就是情理中事。这些关陇大臣自然不愿坐以待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杨广快些返回长安。只要他能带兵杀回关中,其行事就不能不受关中世家控制,如今得势的江南士人难免被赶出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