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三百八十八回 后院之火(二)(2 / 2)
这样的一句话让荀彧彻底的怒了,当时就从地上翻爬起身,指着陆仁的鼻子怒道:“陆义浩你怎能如此?国将危亡,你却还是执意的要在外远征,你这是将国之大难置于何处?”
骂完这一句,荀彧却又笑了,但是笑得很凄凄然,笑得比哭还难看:“当初那个时候你是怎么答应我的?你现在就全忘了?是了,我明白了,你陆仁和曹操一样,一开始的时候还有着几分忠汉之心,可是当你们的权势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却一个个的都想着要去称王登帝!只不过你陆仁是有这个心思却拉不下这张脸,所以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扮成一个不得不去做这件事的可怜人而已。现在刘备和曹丕都准备称王,就正好给了你这样的机会,所以你明明有能力去制止他们,却就是不肯带兵回来勤王!!”
说到这里荀彧凄然的仰天苦笑:“荀彧啊荀彧,你最终还是又看错了一个人吗!?”
这时的陆仁先是沉默了一下,继而却也暴发了:“我没有!!荀公,我陆仁的确不敢自称是大汉的忠心臣子,而我陆仁心里的一些想法,这么多年了你难道会不清楚?你他吗的再摸着自己的良心问一问,这么些年下来我可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大汉的事!?今时今日,我陆仁甚至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一句,这么些年下来如果不是有我在压着,刘备和曹丕,甚至还要算上一个孙权,他们早都称王甚至登帝了好不好!?”
陆仁这一发化、有素质,备具当官所需的才学的人基本上也就只能出在士族阶层里面。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选拔官员这样的事情,当然要集中到士族阶层的圈子里面,真要是还去考查那些不具备读书条件的圈子,岂不是在浪费时间精力?
而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之中,农工商这三个阶层的人员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阶层,不是读书作官的料。所以说陈群在拟定九品官人法的时候,很有可能是有这样的一层考虑在里面。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也有着其合理的一面。至于为后世所诟病的事嘛,只能说是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再合适新的格局的结果。
不扯太远,这里要说的其实是连荀彧都认为陈群的九品官人法是“佳政之议”的话,那么在曹魏那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陆仁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在曹魏那边会纷纷叫好的好不好?而曹丕为什么会弃老曹的“唯才是举”不用而改用九品官人法?说白了还不就是为了得到士族阶层的支持,作出的一个政治交易?现在曹丕还是走上了这一步,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会得到曹魏境内士族阶层的全面支持,偏赶上陆仁这头对那些士族阶层的影响力下降了很多,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曹丕称王的事已经是拦都拦不住了,除非陆仁真的回军华夏并且与曹丕开战……只是曹丕真要是称了王的话,陆仁再调兵回去又有什么意义?与曹丕之间暴发全面的战争?真要那样,陆仁反到会成为曹魏方面眼中的侵略者好不好?大汉的旗子在这个时候已经没多大用处了啊!
只是这些话,陆仁是不能向荀彧明说的,但陆仁却也有着别的可说的话:
“荀公,你别怪我马后炮。我现在到想说你一句,这件事情你如果当时马上就告诉了我,我那时会毫不犹豫的回师夷州,那么事情就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是你直到这个时候才告诉我,在这段时间里面刘备和曹丕已经把很多的事情都给办妥了,他们要称王的事也已经是木已成舟之局,我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带兵回去也阻止不了他们,唯一的结果就只能是与之开战。”
话到这里陆仁极为无奈的摇了摇头:“我现在到有点想不通了,以荀公你的才干,怎么在这件事上会犯这种糊涂?可你在犯了这种糊涂之后,却还要跳着脚的骂我?”
荀彧愣了愣,随即也摇起了头:“你这算是把责任又推回到了我的身上吗?我也没想到你的这场决战会拖了这么久!你又知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我都急成什么模样了?”
陆仁摆摆手:“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刚才我也说了,我现在带兵回去,恐怕就只能是与刘备、曹丕除了开战之外再无他路。那么荀公,我且问你一句,你觉得我与曹丕、刘备断交开战的话,仗我就能打得赢?好,能不能打赢咱们也先不去说他,就说这样的仗一但开打,那么又会打上多少的时间?两年、三年?还是五年、十年?荀公,你告诉我啊!!”
“……”
荀彧无言以对。陆仁说得没错,这个时候陆仁要是与曹丕、与刘备开战,仗就绝对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打完的。两年三年?五年十年?十年之内能打完都算是好的了好不好?
想到这些,荀彧也无奈了。而他心中的某个梦想,似乎也就在这一刻被无情现实给撕得粉碎。只是一个人到了这个份上,也难免的会生出一些赌徒般的侥幸心里,所以荀彧强打起精神,带着几许期盼的向陆仁道:“义浩,事在人为啊!你自己不也常说世上的事去做一做就还有点机会,可不做的话就真的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吗?所以义浩,你能不能……”
陆仁复又轻叹了口气,仍然向荀彧摇了摇头:“荀公,有些事情你不清楚,所以我也不会怪你什么,但是到了这个份上,我想我得跟你说清楚才行。”
荀彧的心又是一沉:“义浩你要对我说什么?”
陆仁道:“荀公,咱事先说明,我陆仁其实不是什么忠汉之臣,心里面也是有着我自己的一些想法的,但只要条件允许,我会尽可能的去维护我们大汉……这些事,其实你心里也都知道的对不对?”
荀彧默然了一下,随即向陆仁很郑重的点了点头……</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