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三百零九回 仰光战事(三)(2 / 2)
所以所以,夷州的海战模式一直是这么发展的,而且随着陆仁实力的进一步发展,陆仁的海军也确实有达成这种战术模式的条件。只是如此一来,也造成了陆仁麾下的舰船所搭载的人员相对于当时水准普遍偏少的情况。
抛开那些特型的舰船不论,陆仁的常规舰船,大型舰船的标准载员是一百五十人,型舰船是八十至一百,小型的则是三十至六十不等。而陆仁麾下的舰船在经过多年的改良之后,这样的人员配置完全可以发挥出完整的战斗力。
当然了,面所说的是陆仁麾下舰船的标准载员量,如果有确实的必要,大小三型的船只载员量都可以翻几倍。但问题是仰光是陆仁手的一块“飞地”,各方面的兵力配置都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仰光舰队的人员配置基本都是标配。
不要以为这样的载员数字很多,事实如果是从大航海时代搬一艘“胜利号”那样的战船过来,规模陆仁手的大型战船大一点点,但“胜利号”那样的船满额是八百五十人,陆仁的船载员量还不足那种船的五分之一!
这应该说是陆仁这里的航海能力很强,一百五十人的大型战船与满员八百五十人的“胜利号”对抗不说能打赢,但至少在炮击战可以打个平手。可正因为人员少了,一但陷入了接舷战的情况,那陆仁的船铁定要吃大亏。但话又说回来,陆仁一直以不发生接舷战这种事情为首要前题的,陆仁麾下的海军也一直是在贯彻着陆仁的这种思想。
但是现在,为了对仰光进行炮火支援,驻仰光舰队已经打空了船载弹药,面对突然出现的安息舰队,他们也只有冲去打接舷战,所以在兵力方面肯定会吃大亏。
陈笠有收集安息方面的战船资料,知道安息下水的新型战船之,大型舰船的标准载员是三百人、满员六百;型的是标配一百八十,满员三百二;小型的则是在一百至两百之间。换句话来说,是驻仰光舰队与安息的同型战船发生舷接战的话,要面对的基本都是超出自身一倍以的敌人,兵力方面处于绝对的劣势。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陆仁的海军在陆仁的海战思想的引导之下,擅长的是快船与利炮战术,对舷接战反而不是很擅长。但是反观一下安息的海军……情况则刚好相反!
安息,或者说帕提亚波斯,从地海古希腊明时代开始没少在地海那里玩海战,而他们可没有坚船利炮,打的是当时传统的海战模式。此外,安息在印度洋以西的阿拉伯海域有相当的制海权,也是说真要玩海战,安息的海军可不是什么二百五,反而战斗力很强。事实一直到大航海时代时期,波斯一系,或者说阿拉伯一系,其接舷战的能力仍然非常的强悍。
不扯太远,反正据陈笠所知,安息前段时间下水的战船虽然有火炮什么的,但仍很注重接舷战战术,也因此在载员要陆仁的船高出许多。本来擅长接舷战的一群人,同时还有着兵力的优势,所以驻仰光舰队的夷州子弟们,接下来的仗肯定会打得很苦。
事实也正如同陈笠所料想的那样,驻仰光舰队的夷州子弟们虽然先声夺人,以雷霆一击的方式开局,把来袭的安息舰队都给打懵了,但是当战斗全面展开之后,安息舰队在渐渐的把局面给扳回去,夷州子弟们的伤亡也在渐渐加重。
————————————————————
这边的战场,某个夷州子弟被安息水手给砍翻在地,因为伤势很重,已经再无力爬起来再战,或许下一刻他会当场死亡。
看着同伴也在一个个的倒下,他心愤怒且不甘,只是身已然无力。人在愤恨之下,却猛然发觉自己的身边不远处有一股子他很熟悉的火药味。再拿眼一扫,他明白了那是个一装盛火药的火药桶……有些东西,安息的舰船和夷州的舰船差不多,只不过没夷州舰船做得那么细。
也许是因为他是倒在了血泊之的缘故,船的安息水手都没有再注意到他,而他借着这一点点的便利,勉强提气爬了几下爬到了火药桶的边,再奋起已经不多的气力推倒了这个火药桶。
火药桶当然有盖子,只是此刻的他身已无气力,所以想打开桶盖都变得很是吃力。不过在他的努力之下,桶盖终于被弄开了一条细缝,有如黑砂一般的火药也从缝撒落了一些出来。
这个时候有安息水手注意到了他,刚想来给他补一刀,却发觉他从怀摸出了一个火折子……是火折子,虽然在夷州火柴已经普及,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仍然需要特殊的引火之物,而他恰好是舰船的火炮手之一。
那安息水手刚一动步,他恰好打着了火折,并且向着桶缝那里递了过去。如此一来,那安息水手吓得是魂飞天外,吼了一句安息话之后跃入了海,而他在这个时候只是吼了一声:
“兄弟们!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