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第1275章 险些露底(2 / 2)
于小宝道:“我国领土四面环海,与外界的海洋贸易就显得格外重要。首长们经常说,物资和人口的互通才能为海汉带来更大的发展,这一点不仅要贯彻在海贸上,也要体现在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上。关于我国的海贸政策,你可能还不太了解,等途中有时间了,你再来我这里拿些资料回去学习。”
刘尚连忙谢过,见于小宝没有别的吩咐了,正打算告辞离开,一直没说话的张千智却出声叫住了自己:“等一下,这位先生是才从大明过来的?敢问仙乡何处?”
刘尚应道:“小人乃是肇庆府人士。”
“听说你以前是说书的?那身在肇庆,应该听说过杨大嗓吧?”张千智看似随意地继续问道,眼神却盯着刘尚的脸,似乎要观察他的表情变化。
刘尚倒是很沉得住气,点头应道:“他老人家乃是肇庆说书界第一人,小人有幸,曾师从杨大嗓前辈的师弟,虽然时日不长,但说起来他老人家也算是小人的师叔了。”
“哦,那杨大嗓的儿子杨语你应该也认识吧?听说他也子承父业,这两年在肇庆府很件,不过刘尚也很清楚这里面所统计的数据和相关的分析,两广地区的地方官府可能并未掌握,毕竟这种劳神费力又没有什么直接收益的调查,不会有哪个地方官愿意花费财政去做,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做点实际的事,至少还能写在公文里向上面报功。
刘尚静下心来,翻开了这份资料,开始查阅其中的内容。这份资料与其说是宣传材料,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份调查报告,刘尚打开随意翻了几页,心中不禁大为吃惊。他虽然料到了海汉的统计数据会比较详细,但着实没想到会细致到如此程度。
这资料中将两广沿海及珠江沿海各处大型港口全部列出,其港口水深、配套设施、陆运交通状况、货物吞吐能力、治安状况统统都有详细描述,甚至连码头力工工钱标准都有详细的数目。而其中已经设立了海汉办事机构的地方全部有红色笔迹特别标注出来,占到了列表的十之六七之多。
后面备注的文字说明更是让刘尚深感无语:“……凡有我国办事处所在之地,皆可视为我国影响力所及之处,享减免市舶税赋之待遇。如遇麻烦只需及时报官说明国籍,便有诸多便利。若地方官府力有不逮,可求助办事处,无论银钱结算、武装押运、代办船运,只需表明国籍,皆可立即获得帮助。”
这也就是说,凡海汉设立办事处的港口,其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盖过了地方官府,而且这海汉国的国籍简直比通行证还好用,海商有了这样的后盾,自然在从事跨国贸易的时候会轻松许多。而海汉在两广有影响力的港口竟然如此之多,这些地方的官员只怕也没少从中捞取好处,才会给予海汉这么多的方便。
这样的状况,广东市舶提举司知情吗?承宣布政使司知情吗?两广总督大人知情吗?刘尚不敢细想中间到底牵连有多大,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如果上头的官员对此毫不知情,那就是殆政的糊涂官,该杀。如果上头的官员知情却熟视无睹,那就是与海汉人沆瀣一气,串谋叛国,更是该杀!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