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持续发酵(1)(2 / 2)
刘平的暗示很明确,而不用名齐天翔也清楚是谁把消息传到了北京。林东生和自己的谈话仅仅只有几天的时间,当时在场的也只有秦亮秘书长,以及林东生的秘书李,而且李也不是全程都在林东生的办公室,消息总不会是林东生对外传递的,而且是传递给自己的对手,秦亮更是不会走漏风声,因为这样的消息传出去纯粹是损人不利已,没有任何的好处。
况且并没有更多的人得到这样的消息,连昨天参加省长办公会的各位副省长们,也都不明就里,可见消息是在北京的刘平听的,而且仅仅局限在北京这个层面,目的可能并不是想要做什么,只是表示一下关注和好奇,因此并没有传回河海省的必要。
“你也不用费尽心思地去猜测了,祸起萧墙往往是不在外,而在内,扎好自己的篱笆比什么都好。”刘平从齐天翔严峻的神情中,读出了疑惑和费解,就劝解着道:“人家的目的并不是着眼于你屁股底下的位子,而是在哪边,但也不排除利用你露出的破绽趁虚而入的可能。”
齐天翔望着刘平,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接着话题往下,而是慢慢地问道:“回来了没几天,这是准备要走吗?准备什么时候走?”
“还需要几天,而且也不是直接回北京,准备先与老王到曙光厂走走。”刘平知道齐天翔不愿再讨论这个话题,而他来的目的,除了解释昨天的缘由,也还是想项目的事情,“曙光厂的车用发动机,尤其是军工试产的越野车辆,已经通过了汽车工业协会的认定审核,现在还想就纯电动发动机,以及大功率发动机的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配套。另外他们与岛城船舶的合作,如果能进入最后的实施阶段,就有了整车量产能力了,这样的话就需要重新评估资产效率,我打算与老王实地看一下,也想请一些司局领导,以及行业专家过来看一下,实地推一把。”
“如果能这样就太好了。”齐天翔眼睛里放出光来,认真地看着刘平:“曙光厂的事情,不但牵扯到我省车用发动机的定型升级,也不是仅仅是一个曙光厂的事情,还牵扯到船舶制造、轻轨列车、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带和增长极。”
齐天翔换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绪,接着:“我们有发动机研发优势,有装备制造业强项,可我们的整车生产能力一直是短板,如果你老兄能够促成此事,功绩无疑是巨大的,真是可以为你树碑立传了。”
“一起曙光厂和国有企业集群建设,你的兴奋劲就来了,也还别高兴的太早,是爷爷是奶,还得看咱们准备的大餐合不合哪些专家的胃口了。”刘平很为齐天翔的情绪所鼓舞,也有了深深的成就感,可却不愿把话得太满,更不愿打包票,就站起身来笑着:“走着着吧!我尽力就是。不再耽误你的时间了,上午我就与老王过去,有什么情况再沟通吧!”
刘平着话,在齐天翔的陪同下缓步向门口走去,可没走几步就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停住了脚步:“别怪我没有提醒你,北京你还真得抽时间去走走,有些情况还是需要你当面解释的,即使不解释,刷存在总还是必要的。”
仿佛是觉得意犹未尽,刘平接着认真地:“平心而论,这个时候搞机构改革还正是符合中央精神,你的思路是对的,只是需要论证和详细谋划,需不需要我介绍几位专家给你认识?也好帮你搞搞设计?”
“算了吧,站在你面前的不就是一个理论到实践,都响当当的专家吗?”齐天翔亲昵地伸手在刘平的后背上轻轻擂了一下,笑呵呵地:“忙你自己的事情吧!注意劳逸结合,悠着比什么都强。”
刘平哈哈笑着,对齐天翔的动作很是受用,就挥挥手对齐天翔:“放心吧!别的我不会,就劳逸结合我最在行,还是你自己当心吧!走了。”
齐天翔为刘平拉开门,送他到门外,看到他走进电梯,才含笑与他挥手告别,然后才慢慢地转身走回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