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乱明风云 > 第三百零一章 汤若望

第三百零一章 汤若望(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见那几个洋人不但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而且听懂了,最后居然还用不熟练不标准的大明语言进行还击,高杰和姬龙峰顿时惊讶得下巴都差点掉在地上。126shu

姬龙峰不怒反笑,站起身来大声道:“你们几个来自外邦的家伙能听能说俺们这的话,倒颇为有趣。只是,俺实在不明白,你们到底是吃啥玩意长大的,长相实在古怪得紧!”

那红发洋人不甘示弱,也腾地站起身来。在坐下时尚不明显,他这一站起来,高杰等才察觉到其足足有两米多,像个巨人般,几乎要顶到小酒馆的天花板上了。这个红发洋人不顾一个儒生打扮的棕发青年洋人的阻拦,大步走到姬龙峰面前,居高临下瞪着他,大声道:“你不过是个低贱的平民,能见过什么世面?!”

姬龙峰大怒,拉过他适才坐着的椅子,嗖地窜了上去,感觉个头和那红发洋人差不多了,方才与其针锋相对地怼道:“俺是平民又怎的,总好过你这个不知从哪蹦出来的红发妖怪好得多!”

红发洋人瞪大双眼道:“我是尊贵的日耳曼骑士,是贵族,哪里是妖怪?”

姬龙峰哈哈大笑道:“我管你是什么耳朵馒头、七十、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玛窦五年前在北京去世,享年五十九岁,按照大明惯例,客死中国的传教士必须迁回澳门神学院墓地安葬。然而其他传教士和利玛窦受洗的教徒都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恩准,让利玛窦安葬于北京,藉此来认可教会和天主教在中国的合法存在。为此,耶稣会士庞迪我神父向万历皇帝上呈奏疏,希望能破例赐地埋葬利玛窦。虽然朝廷中有人反对,但该事在内阁大学士叶向高等人的多方努力下,还是很快得到了万历皇帝的照准。1611年,由徐光启主持,皇帝赐物利玛窦安葬于平则门外二里沟的滕公栅栏。而这块地,也获准免费成为了天主教会的产业,滕公栅栏,也成了此后来京传教的欧洲传教士们的墓地。

而在利玛窦之后,高杰面前这位汤若望,便是最为有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了。

汤若望,祖籍德国科隆,今年正好三十岁。他出生在当地有名的白尔家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小时候就读于耶稣会所创办的著名的三王冕中学,1607年,科隆城内流行瘟疫,三王冕中学被迫停办。十六岁的汤若望被当地耶稣会教区推荐到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1610年,他学完了哲学、古典、数理天等全部课程,特别在数学和天方面,显示出他具有很大潜力和才华。1611年10月,汤若望加入了耶稣会,宣誓终生安贫、贞洁、服从。随后,搬到了罗马耶稣的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当一名见习修士,接受严格的修士训练。并加入了灵采研究院,探索着不断发展着的新科学,尤其是天和数学。汤若望经常到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图书馆查阅材料,而资料中记载的早期传教士在东方在中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让他激动不已。他钦佩利玛窦在中国采取的适应中国文化习俗的,所谓“合儒”的传教策略,竭力把天主教义与中国的儒家文化相结合。当他听说利玛窦神父以其数学天的智慧,惊倒了中国人,并且受到皇帝的优礼和敬重,为上帝的教会开拓了新的、非常大的信仰领域时,他为西方的数理天文这在中国获得这样的价值而欣喜若狂。

1613年10月,他进入了罗马学院。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神学和数学研究。罗马学院是罗耀拉于1551年创办的,虽说是一所"基督精神的神学院",该学院的课程设置除宗教内容外,还有数学、天、地理学、机械力学、化学等科目。1617年,他以最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在罗马学院的学业,晋升为神父。1618年4月16日,在金尼阁的带领下,汤若望、邓玉函、罗雅谷等22名传教士,以葡萄牙政府的名义派遣,从里斯本启航东渡。

1619年7月15日,汤若望和他的教友们抵达了澳门,被安置在圣·保禄学院里。传教士们一踏上中国土地,便开始精心研习中国语言文化,甚至以掌握北京官话为目标。这些西方修士入乡随俗,脱下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在同朝野名流交往的过程中,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西方传教士,自然赢得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其传播信仰的目的,这就是利玛窦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