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乱明风云 > 六十三、中国古代沐浴

六十三、中国古代沐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话分两头,五代残唐一过,就是宋朝。随着城市的展和商业经济繁荣,城市中出现公共澡堂,当时称为民汤。而一般人家建房都设有浴室,沐浴就更为普及,就连客人远道而来,主人相迎也要先设香汤给客人沐浴,再摆筵席招待,名曰洗尘。文人士大夫更是酷好沐浴,这在文人笔记中多有记录。苏轼就喜好上公共浴堂沐浴,专门写了二《如梦令》词记述他沐浴的感受,

其一云:

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其二云: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当然有喜欢洗的,也有不喜欢的,比如大奸似忠的王安石。不好洗沐,身上长虱就是他做政治秀的一大表现。要不是此人妄变祖宗成法,挑起数十年的新旧党争,消耗了宋朝元气。哪有后来靖康之变。再往后数百年,蒙古一来,东方文明固然沦陷,全民无心洗澡之外,西方也好不到哪去,蒙古人带来了黑死病,西方人认为洗澡时毛孔打开,容易致病,于是开始全民性的禁浴。整个东西方文明世界沉浸在一片游牧民族的膻腥气味之中。说到蒙元,唯一值得提提的是,在四川钓鱼城下受了重伤的蒙哥,最后死于重庆北温泉(现温泉寺)内。无独有偶,他之后几百年的后金努尔哈赤同志,好像也是受了炮伤,最后死在温泉疗养圣地。

蒙古时间不长,明朝兴起,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展,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各种服务行业也日渐兴盛,城市中普遍出现"混堂",据说是朱元璋为修建南京城的数十万农民工而创。以字面意义来说,大概是入浴之人不分高低贵贱,"混"而洗之的意思,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交上钱,就可入得浴池泡澡。当时得人们对沐浴较之以往更加讲究,明人屠本畯曾将"澡身"与"赏古玩"、"亵名香"、"诵明言"相提并论,视为一种精神享受。笑话自然也有不少。

明人豫章醉月子选辑的《精选稚笑》中有一则混堂笑话云:

义官奔走汗甚,因就混堂浴,浴毕而起,大衣小衣已被人偷去,正喧嚷间,主人诮其图赖,义官愤甚,乃戴纱帽着靴,以带系赤身,谓众人曰:"难道我是这等来的。"

澡堂浴室这一行业,从宋代开始被称作香水行,门前多悬挂一壶为标志,到了清代改作红灯笼。清代以扬州浴室最为有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